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港湾(油画) 我们的热血老师 小院垃圾也美妙 小城多马日利采 复旦新闻人的足迹、感悟和情谊 阳光姐妹淘
第20版:夜光杯 2019-10-31

我们的热血老师

刘 翔

最近,我和上海机床厂职工子弟小学的几个同学,专程驱车前往宁波探望病重的当年班主任李维棠老师。凝望着昏睡在病床上的李老师,我们轻声呼唤着:“李老师,我们来看你了!”在我们不断呼唤下,李老师脸上竟然露出多年未曾出现的微笑。

几年前,李老师在妻子和女儿的陪伴下,曾经来到了他工作、生活过的上海和我们相聚。我握着李老师那微微颤抖的双手,望着他那布满岁月“年轮”的脸颊,不禁感慨万千,当年那个生龙活虎的李老师真的老了,而我们这些当年顽皮的小赤佬,如今也同样不再年轻。那时班里调皮捣蛋的人特别多。可是李老师却能把大家镇得服服帖帖。这全依仗他曾经是个军人,因为那个年代是崇拜军人的年代,在少男少女的心目中解放军无疑就是英雄。因此,在军人出身的李老师的教导下,再顽皮的学生也都变得老实了。当年只有三十多岁的他总是穿着一件上下四个口袋的草绿色军装,像一个孩儿头似的和我们跌打滚爬地“混”在一起打篮球、扳手腕,我们唱歌时,他就拉起二胡伴奏,没有一点架子。

出生于1936年的李老师20岁就从家乡宁波参军,到地处青藏高原的解放军总后勤部汽车三十五团当兵,成为一名驾驶军用卡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的高原运输兵,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他和战友们一起驱车赶赴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为前方运送枪炮弹药和补给。1969年他转业到上海机床厂后,便成了我们的语文教师。1974年为照顾年迈的父母和解决夫妻分居两地,通过异地工作对调调回宁波第三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李老师在上海和我们聚会后不久,便传来他因病卧床不起的消息。据其老爱人说,其实他来上海之前,身体状况已经十分不好,走路也不太利索,家人一再劝他不要出门,但他执拗地表示:一定要和当年的学生们见见面。为此,他拿出当年当兵时的气概,整整练习了一个多星期走路。

伫立在李老师病床前,同学们把一幅特意请书法家书写的“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匾额恭恭敬敬地递放在李老师的床头,李老师,您是一个充满军人血性的老师,更是我们侠骨柔情的恩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