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百花亭赠剑》剧照
毛俊辉
奇迹般地从一场大病中复苏,戏剧导演毛俊辉回归校园,在全球找不到合适的演艺学院戏曲学院院长之际临危受命,于临近70岁之际再度挂帅。此番,他在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将于8日携戏曲学院学生排演的《百花亭赠剑》亮相美琪大戏院。
排演粤剧有点难
粤剧《百花亭赠剑》颇受香港青年喜爱,是香港艺术节47年历史上唯一一部两度参演的剧目。自去年参加香港艺术节一票难求之后,今年再度受邀演出。这也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所以邀请粤剧《百花亭赠剑》参演的原因之一。
毛俊辉70出头,但看起来也就50出头,只是比他导演前一部粤剧《情话紫钗》时要清瘦——因为重病导致胃部整个摘除。但他镜片后的眼神依然清澈、机敏,有洞察力。他的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因为他出生在上海。30多年前担任香港演艺学院校董副主席之际,就培养出诸多著名艺人。明年他还会主演话剧《父亲》并来上海演出,但是,他始终心系的,其实是在香港做粤剧!
“很艰难啊!”这是他提及在香港做粤剧的第一反应,“虽然香港粤剧依然保持传统,坚持传承,但是几乎不创新。”而且,传承的不仅包括唱腔,还包括不利于其生长、发展的“陋习”——只有男女主角受重视,甚至不惜披挂上价值20万元的行头,但是其余配角一概草草打扮,匆匆过场。所以,配角也不排戏。排戏也没有导演。所谓的导演,就是“看着整件事”。所以,毛俊辉做戏曲学院院长时的内心要求是“要以现代剧场的要求,来创办学校、排演粤剧。”
偷听观众观后感
毛俊辉挖掘了粤剧与现代戏剧的共通之处:“粤剧本身也是活泼、开放,不时吸纳各种艺术样式的,例如外国电影。曾有粤剧《璇宫艳史》就是改编自1929年的美国同名电影。”而且,早期,粤剧就使用了萨克斯风、小提琴、吉他等西洋乐器,至今依然是粤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始终在考虑的问题是:“我们要为下一代的戏曲,找出路。”所以,他率领戏曲学院的学生——他们有的来自本地,有的来自广东,排演了粤剧名家唐涤生创作的《百花亭赠剑》。
时长从三四小时缩减为两小时左右,因为时间上要顺应当下观众的观演习惯。情节精简、情感凝练,只突出“爱与浪漫甚至性感”,“粤剧也可以以现代意识来诠释”。而且在香港首演后,毛导“躲”在剧院门口“偷听”年轻观众的观后感,“听到他们真的形容这部戏‘浪漫’‘性感’……”他颇为欣慰。
这部粤剧今年还去深圳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当时,也受到了深圳这一移民城市观众的欢迎。毛俊辉表示自己还在戏曲创新的路上:“我并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做了些尝试。关键是,不要视传统为畏途,如果上海观众也能喜欢,那就说明我们做对了!”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