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天泽
每月第一个星期六,是我们夕阳红文学沙龙的活动日。这一天,十来位爱好文学的退休职工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浦东老蔡家中,大家阅读朗诵,切磋交流,激扬文字,抒发情怀,度过了“最欢乐的一天”。
莎士此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由于读书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知识与快乐,10年前我们十来位来自文化、新闻界的退休职工、记者,成立了一个文学沙龙。每月聚会一次,每次每人带来5至10本书,大家交换着读。记得第一次在老蔡家聚会时,大家带来的书有:《围城》《茅盾中短篇小说集》《家》《春》《秋》《今夜有暴风雪》《分界线》《我的大学》《静静的顿河》《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年已花甲的胡浩先生还畅谈了阅读《青春之歌》使他树立青春理想,走出人生阴影的故事。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大家对文学沙龙的热情兴致很高,极少缺席。最值得钦佩的要数冯炳辉先生了。他年近七旬,因黄斑变性,一只眼几乎失明,另一只眼的视力也很低下。曾帮助他治病的医生关照他不用眼、少用眼,来维持仅剩的视力。但这何以能阻止他的读书热情?不能用眼看书,他便从上海市图书馆借来有声读物。一年中读完了中、短篇小说7部。两年中他辛勤笔耕,有20多篇文章在报上发表。老冯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尚能写出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这点眼病又算得了什么?
有一次沙龙举办活动,主持人宣布以书为主题让大家谈谈感想,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蔡华达先生说:“我中学时就爱书、迷书,后来上山下乡赴农场务农,农场领导见我饱读诗书文笔好就把我调至宣传科工作。五年中我向报社投稿近百篇,大部分被采用,后来高校招生我又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一家报社工作。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是读书让我有了憧憬与希望。”谢子红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时候,出现了到处烧书的情景。一次我回家途中,见几个红卫兵闯进一位大学教授家中,把他家中的图书全搬到街上一把火烧了。当时我很心痛,见有几本未烧毁的书就把它们捡了回来。”
林子华今年61岁,是文学沙龙中较年轻的一位。他爱写诗与散文,多年的沙龙活动锻炼了他“出口成诗”的本领。一次沙龙活动,让他赋诗一首,他顺口念了一首:书海苦读无倦意,老牛力耕犹坚毅。搜索枯肠巧构思,篇篇文章出新意。引得大家拍手叫好。他由于爱诗迷诗已写诗百余首,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
文学沙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围绕一本小说、一部电影写书评、影评;分析沙龙成员的作品;请著名作家来授课讲学,解疑释难。上海书展期间索性全体成员去购书,回来时人人一马甲袋书。今年10月1日,沙龙适时开展了《我和祖国》的征文活动,半个月中人人交出了佳作。
沙龙是我们宁静的港湾,是我们温馨的家。回顾、交流、评判、阅读、朗诵、漫谈、疾书……沙龙不仅提高了我们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给我们人生带来了无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