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金秋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时尚家居生活展”上,景德镇高温色釉陶研所长周林平先生,此番首次带来了高温色釉花鸟题材仿生瓷,所见陶艺作品设色华丽、画面生动、意趣横生,吸引了不少观众踌躇观望,流连忘返。仿生瓷,清代朱琰《陶说》以仿拟物体的外表体征,或是其材质或肤理为准,以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为最高目标的瓷制品,被称为仿生瓷,也叫象生瓷。
这件仿生瓷倭瓜,直径11.5厘米,高12厘米。造型相当逼真,釉色黄绿与实物无二致,瓜顶一侧饰一只青蛙,瓜蒂上爬着一只顽皮的小瓢虫。整件作品线条遒劲、简略概括、设色华丽,贴近生活,谐趣生动,仿生效果逼真。作品取材自然、贴近自然,以细腻、独特的视角思维去探索、发现自然生命中的灵性与意蕴,准确、完美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
周林平,抚州人。16岁来景德镇,“我初来景德镇时是在表姐夫的厂里学做拉坯,其后进入景德镇陶瓷学院进修。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位老艺人做雕塑,看到一堆泥在他手上变幻出各种造型生动的小动物,一下子就被他吸引并点燃了我艺术创作的激情。”周林平如是说来,回忆起当初创作过程时的艰苦历程,至今都唏嘘不已。“我最初创作高温颜色釉圆雕青蛙时,因为对工艺的把握不到位,每次去烧窑的时候都烧爆,不仅毁坏了自己的作品还把窑炉内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也弄坏了,以致没有一位窑老板愿意帮我烧。”一次次被否定,一次次被拒绝,但困难并没有吓退周林平。那时父母不支持,父亲叫他回家,倔强的他在樊家井附近租了一间月租200元的房子,一头扎进研究高温颜色釉的工作中。经过反复实验,求教各方人士,最终获得成功。他首创的高温颜色釉青蛙,采用圆雕工艺,通过自然天成的窑变肌理赋予灵动的青蛙自然的色调,作品一经问世即轰动市场。他也被人戏称为“青蛙王子”。周林平说:“做什么事都要敢想,用心去做,一定会成功!”
我国仿生瓷起源于东晋时期,东南沿海的苏、浙、闽,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都相继设立瓷窑,著名的越窑、固驿窑、青羊宫窑、德清窑、洪州窑、瓯窑等先后出现,最先生产了以鸡首壶为典型代表的仿生瓷器。周林平刻苦钻研高温颜色釉的陶瓷工艺,在重视发掘传统古彩陶艺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搭配与改进,从精巧的构图和画面装饰到清新的色彩铺陈,使传统陶艺焕发出清雅致润、抒情婉约兼具现代的古典美感,使作品达到极高的艺术欣赏与美学效果,成功地创出了一条具有个人风格、特色和自主品牌的陶瓷艺术创作之路。
(图片摄影: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