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三十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举行,获颁证书的2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1家研发中心,均是细分领域产品或者服务份额在全球市场名列前茅的跨国公司。
在国际大牌纷纷抢滩上海的当下,如何对标国际,打造顶级商圈?昨天举行的“2019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展开“头脑风暴”。大家认为,要通过优化商圈空间载体,提高商圈品质,让消费购物与餐饮、休闲、时尚和艺术欣赏等相结合,与带有历史感的建筑和街区相结合,用城市有机更新赋予商圈新动能,也让线下消费更加不可替代。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指出,新零售被行业内人士称作第五次零售革命。与传统零售相比,新零售的主体角色、产出内容、经营理念和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表现不同,更加强调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注重行业降本增效。因此必须重视驱动新零售快速发展的几大因素,来构思、设计核心商业街区的更新,重构商业发展动力。
“很多人都说线上消费对实体商业冲击大,但对真正的顶级商圈来说,这种冲击其实不大。”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说,调查显示,奢侈品的消费者有六成以上会在线下消费,特别是顶级商圈的消费者,在消费购物的同时,还会追求消费过程与文化体验,所以他们会首选线下消费。这也是全球的顶级商圈都过得很不错的主要原因。
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以吴江路为例来说明消费方式变迁:吴江路从1996年建成,原本以百货零售、小型超市和药妆为主。后来开始不断改造,因为消费者的习惯有了变化。如今吴江路又在进行新一轮改造,目的就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新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能够慢行、停留、休息和娱乐的共享空间,同时满足与南京西路高端商业错位补充的要求,也可以和网络电商错位竞争,和谐共存。
“老建筑和新建筑结合,会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价值。比如新天地就是如此。”CBRE世邦韦理仕董事总经理Luke Moffat认为,这在世界上也是普遍的做法。比如伦敦的国王十字街火车站就是这样的综合体,虽然都是旧大楼翻新的,但那些公司、酒吧和餐馆等环境都非常好。
南京西路商圈同样具有这样的条件。时筠仑指出,静安是上海拥有历史建筑总量最多的一个区域,目前现存将近200万平方米左右的历史建筑,房龄基本都在百年以上,而且分布非常均匀,基本都是沿南京西路两侧向南北辐射,这跟当时上海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轨迹是相吻合的。这些建筑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和现代商圈更好结合,既能为商圈提供更多场景和消费体验,同时也让历史建筑通过修缮、保护焕发新生,非常有意义。
但他同时指出,老建筑在更新中新增商业用途,可能要对老建筑进行非常大的调整。建筑本身能否承受这样的调整?建筑原有的厚重与商圈的时尚是否有机融合?这些都需要规划者认真考虑。他认为城市更新赋能商圈,要坚持“保护先行、文化为本、以人为主”的原则,以功能转换和环境品质提升为主,重构城市再生的新商业活力源。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