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郁达夫在常德路嘉禾里的岁月 广告
第20版:新民旅游 2019-11-26

郁达夫在常德路嘉禾里的岁月

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1928年夏初,新婚燕尔的郁达夫和王映霞在上海赫德路上的嘉禾里前弄落户,赫德路就是今天的常德路。

简陋的爱巢

当年赫德路的嘉禾里,又名嘉禾坊,如今已被拆除,被拆前的地址是常德路81弄,靠近常德路、安义路的丁字路口,就是现在常德路上越洋国际广场的位置。

郁达夫和王映霞住进嘉禾里前弄的1476号后,家里的一切用具,全是租来的。王映霞曾回忆:“我们选中这个住处,一则是为了和祖父的住处相近,二则是因为这里的房租低。郁达夫很满意这个环境。”郁达夫也描述说:“小屋的租金,每月8元……室内设备,简陋到了万分,电灯电扇等文明的器具是没有的。”王映霞作为家庭主妇支撑家庭时,最感到苦闷的就是做家务,郁达夫却常常用“孺子可教”这四个字来鼓励爱妻。

爱情的见证

两年后,王映霞的祖父迁回杭州,郁达夫夫妇就租住了原先映霞祖父租住的嘉禾里后弄1442号。家里多了个天井,住得也较为宽畅,但屋内家具依然很简单。王映霞这样介绍过:“从亭子间的南窗望出去,正好是静安寺公墓的所在,那墓地里每座坟的水泥盖上,竖立着的大理石安琪儿,也都历历可数。”静安寺公墓,就是现在的静安公园。王映霞的视野,你现在可以站在越洋广场一角眺望体会。如今的静安公园,一片葱绿。

嘉禾里,是郁达夫和王映霞爱情的见证。在这里,他们先后有了几个孩子,其中女儿静子的诞生还得到了鲁迅夫妇发来的贺信和送来的礼物。1933年4月,因生活、经济、思乡等缘故,郁达夫和王映霞举家离开了这个住了五年之久的里弄房子,登上了开往杭州的列车,他们的感情也随之走向了暗淡。

抗日战争中,郁达夫在东南亚等地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队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年仅49岁。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文 沈琦华 图 蔡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