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雪旅时空”点亮夜上海 三姐弟解开“心结”一同告别老房 沿轨交线设 跨国公司总部小镇
第3版:要闻 2019-11-26

三姐弟解开“心结”一同告别老房

黄浦区乔家路(东块)旧改基地600余户私房签约率超95%

在上海旧区改造中,私房可以说是征收难度最大的。究其原因,是因为私房大多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居住者购买或者修建的房屋,有些私房面积只有十多平方米,但共有产权人或继承人多达二三十人。

然而,在黄浦区乔家路(东块)基地,这里600余户私房的签约率却超过95%,创下历史新高。

平息纷争 顺利签约

今年2月,乔家路地块旧改项目启动房屋征收,在黄浦区中华路第三小学校园内举办第一场大型咨询会。家住梅家街66弄的王先生至今还记得,那天征收咨询会还没结束,两个电话就让他瞬时愁眉不展……

原来,王先生居住的20多平方米房屋为私房,产权人是他的父亲。那天,他接到两名姐姐的电话,要求继承父亲遗产,瓜分征收补偿款。过去这3个月,王先生一家三口被这个家庭矛盾困扰着,食不能安,夜不能寐。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出生后一直和父母、两名姐姐住在20多平方米的老房屋里。后来,两名姐姐出嫁搬离,父母相继过世,而王先生一家三口依然居住在这间老屋内。原本,他们一家和两名姐姐的关系非常融洽,逢年过节相互走动。然而,当得知这间老屋被征收时,两名姐姐直接要求平分征收补偿款、搬家奖励费。得知这一要求,王先生和妻子史女士一算账,发现三分之一的款项根本无法买房。

眼看签约时限将至,王先生及两名姐姐如果不及时签约,或导致相关奖励费与日俱减。此时,上海市黄浦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分头联系了王先生和他的两名姐姐,建议他们坐下来接受调解。

第一次调解,三方都不愿意让步,不欢而散;第二次调解,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和街道工作人员分头讲解政策,对征收款项一一分析,征收补偿款属于遗产,3名子女都有继承权;奖励费主要是补偿居住者的装修费、奖励居住者无违法搭建等行为,理应属于居住者。如果共有产权人依然不接受调解,可以选择司法途径,这就意味着奖励费会减少,还要支付律师费,算一算相关费用和损失,最后继承人拿到手的费用远远少于当场和解而拿到的额度。

10月中旬,提前搬离二级旧里的王先生和两名姐姐达成和解,顺利签约。“征收人员没有一点偏袒,讲情讲法,公正公道。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他们。”王先生感激地说。

一户一档 介入调解

很多家庭矛盾都是由共有产权人不了解政策、对征收补偿款预期高导致的。黄浦区乔家路旧改基地成立由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组成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从第三方的公正立场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解释、人民调解及法律咨询服务,打消共有产权人不切实际的要求,帮助居民群众疏导化解房屋征收补偿引发的家庭矛盾。

同时,征收人员在前期居民资料梳理过程中,摸清家庭关系,为每一户建立一份共有产权信息家庭档案;每户居民家还配备一名工作人员提供跟踪服务,梳理每家每户人员结构、诉求、动态、矛盾等情况,并及时分析症结,依据政策细化每户安置方案,帮助居民将合法利益最大化。

“居住者家有高龄老人抚养、有重病患者或残疾人、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等信息,都会被一一记录在册。”上海市黄浦第一房屋征收事务所经理陈洁说,当这些家庭发生矛盾时,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会“用情动人,以理服人”,请其他共有产权人给予适当照顾或让步。

对于亲情调解无效的家庭,调解委员会的律师或司法人员等专业人员会进行劝解。“通过司法途径,意味着支付更多费用。”调解委员会律师郑震捷介绍,遗产类诉讼,律师费约为遗产标的10%左右;走完司法诉讼大概需要8个月时间,这也意味着放弃征收搬家等相关奖励费。听完律师的分析,大部分家庭会选择回归谈判桌,各退一步,达成和解。

据了解,目前黄浦区乔家路(东块)旧改项目调解委员会已经调解150场,调解成功率超过80%。(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先生、史女士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杨玉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