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身边的艺术范儿 弄堂深处多了一个艺术客厅 三生有“杏”申城之福
第7版:文体汇 2019-12-08
苏州美术馆在田子坊开分馆

弄堂深处多了一个艺术客厅

走在上海泰康路窄窄的街道上,拐入田子坊所在的210弄,沿途既有金粉世家、双妹化妆品的衣香鬓影,也有李守白工作室、陈逸飞工作室的艺术滋润,寻到隐藏于迂回的弄堂深处2号门,拾级而上,再一转身,眼前顿有豁然开朗之感,300多平方米的田子坊艺术中心从昨天开始,入驻了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区域的发展并不仅仅依靠生活情趣的追求,更需要文化的滋养。”田子坊艺术中心负责人吴梅森说。

展览小而精

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的落户首展选择了“三生记忆是江南——上海书画名家特展”(见图),郑伯萍、朱新龙、朱新昌、昆仲、汪家芳、丁小方、丁申阳、汤哲明、庞飞、邵仄炯等11位上海当代书画名家集中展示了他们心中的江南诗意,以内蕴丰富的江南诗性、姑苏诗意,吸引着往来田子坊艺术中心的各地游客。30余幅作品此前已被苏州美术馆收藏。据悉,苏州美术馆上海分馆在田子坊落户后,还将选择精品到沪巡展,陆续推出“图像江南老照片展”“年画重回春节—桃花坞木版年画展”等展览。分馆将以小而精的展览展示、交互体验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和海内外游客,呈现苏州特色文化资源及江南文化魅力。

观者多而近

田子坊原来是默默无闻的石库门小弄堂,如今已成为上海滩具地标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小街。弄堂曲折,艺术家工作室、餐厅、时尚小店与居民住家混杂在一起,好像就开在人家的客堂间里。游人行走在田子坊里,更多的是给人以上海怀旧亲切的一面。现在,进入田子坊的弄堂寻寻觅觅,除了逛,吃,一转身之间,还能偶遇向公众开放的免费的名家作品展览,让居民的生活更多地与艺术无缝衔接。

记者在现场看到,开馆首日,前来参观的人已络绎不绝,几乎以周围居民为多,孩子在偌大的展厅里蹦跳,指着画面上的花鸟询问身边父母;老人们戴上了老花眼镜凑近了细瞧,整个展厅如同一个田子坊的艺术客厅。

上世纪20年代,已近古稀之年的吴昌硕从苏州到上海,成就了真正的吴昌硕,在他身上也见证着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发展的缩影。苏州美术馆到上海田子坊开分馆,也正是文脉相承的现代表达,从文化的角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高质量美术展览在长三角一体化当中的共鉴互享。

本报记者 徐翌晟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