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新书速递 充满东方古韵与现代气息的武侠小说 梁晓声眼中的《聊斋》 现实生活脱落的碎片 庭院深深深几许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19-12-08

梁晓声眼中的《聊斋》

◎林振宇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三百年来流传甚广。国人喜欢《聊斋》不仅因为它很魔幻,实际也是写现实,尤其蒲松龄笔下那些鬼狐精魅甚至比某些正人君子都可爱。

著名作家梁晓声酷爱《聊斋》。这源于他少年时期读过“小人书”《聊斋》,那些故事中的施予与报恩是其他故事少有的,这对他日后人性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后来他下乡也把仅有的半本《聊斋》带在身上,聊以解闷,深感文言文之精妙,还萌生出欲以白话文改写的想法。后来,他把《聊斋》作为枕边书,足见对这本书的喜爱。

那么,梁晓声眼中的《聊斋》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

梁晓声读书善于理性思考和研究,这让他独具慧眼,从微观视角发现《聊斋》里隐藏的人性真相,并能发掘其文化层面的意义。他把对《聊斋》的解读用随笔的文学式样写出来,最近出版了《狐鬼启示录》。

在这部新作里,梁晓声个性表达了他对《聊斋》文本特点、文学价值、人物及故事等方面的评价,还透过小说观照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尤其是中国文人的隐秘心理,给读者很多启发。

他注意到《聊斋》里所写的男性,很多像宁采臣、孙笑雪等这类品性如玉的穷书生,他们或许如蒲松龄一样仕途不得志,又渴望有一场艳遇抱得美人归。心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蒲松龄在其笔下让这些人得到圆满,从而揭示了作家不但以文学疗人、疗社会,也每以文学疗自己。蒲松龄的志怪小说以想象来慰藉受伤的心灵,使之成为许多和他有着同样命运的人的“创可贴”。

梁晓声发现,《聊斋》全文十二卷近五百篇竟无只言片语涉及“忠君”二字,这在当时封建社会制度伦理纲常下是让人很难理解的现象。究其原因,或许同蒲松龄切身遭遇相关。他满腹实学,深受科举制度之害,看清封建制度及权臣显贵的面目,发自内心赞美世间忠于友情和爱情的人物。

《在狐鬼启示录》中,梁晓声不惜笔墨解读《聊斋》里那些令人脑洞大开的人与鬼、人与狐的爱情故事,十分喜欢并推崇《婴宁》《聂小倩》等短篇小说。这些鬼狐不但不可怕,而且貌美多姿、活泼可爱,不爱慕虚荣,追求纯洁爱情。梁晓声高度评价这些故事中男女之间有仁有义,互衔恩,互报恩,于是他们之间有了特别饱满的恩爱元素。他还通过这些故事与《梁祝》《红楼梦》相比较,理性拷问梁祝、宝黛的爱情凭什么让我们感动?他们为什么相爱?……

梁晓声的《狐鬼启示录》从多维度诠释了他眼中和别人不太一样的《聊斋》,让读者在重温经典的同时有所发现和感悟,并透过《聊斋》看到人性的光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