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视频模糊、肇事者找人“顶包”,面对扑朔迷离的案情,民警侦破案件的决心从未动摇,整整10年紧盯不放,终将逃亡10年的交通肇事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2009年5月16日22时45分,一个雨夜,普陀区凯旋北路1495号处(近宁夏路)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2名正在道路施工的管道作业人员被撞成重伤,经医院诊断均为颅内出血、全身多处骨折,虽经全力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医疗费用高达50余万元,而肇事车辆已逃逸。现场勘查中,目击者提供的只有“一辆黑色别克商务车”“号牌以‘京’字开头”等“碎片化”线索,对号牌的字母和具体数字排列则说法不一。
普陀警方成立“5·16”重大交通事故逃逸案专案组,开展调查取证工作。专案组民警一边调取道路监控录像回看,一边多次深入现场走访踏勘,通过多方信息收集、汇总、筛选,从200余条车辆信息中逐条查询比对、核实排除,逐步缩小范围、聚焦目标,并奔赴北京运回肇事车辆作痕迹鉴定,最终锁定了“5·16”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的车辆。
2009年6月12日下午,自称“肇事者”的崔某来到普陀交警支队处理交通事故,之后杳无音讯,案情一度陷入僵局。对此,专案组通过对伤者伤残鉴定报告,将崔某列为网上追逃对象。
同年10月29日零时许,崔某被北京警方抓获。到案后,崔某推翻原先供述,称是为朋友李某“顶包”,并交代李某在上海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后,因无证驾驶,让其顶包。去交警支队前,李某还让崔某做了事故现场踩点、串供等“演练”,当得知医疗费用高昂后,两人一同离开了上海。据此,专案组将李某也列为网上追逃对象。
案发后半年内,专案组民警多次深入现场踏勘,查询200余条车辆信息,两度北上调查。当得知崔某并非真正的肇事司机时,办案民警没有气馁,开启了10年追逃之路。
10年间,承办民警始终保持与李某户籍所在地湖北警方的沟通联系,每年春节前寄一封信到李某户籍地,冀望家属劝其归案,并经常联系事故伤者,通报破案进展。
今年9月25日,李某迫于压力,向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由普陀警方押解回沪,至此案件告破。
11月29日,李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经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由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