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朝晨
我自幼就养成了喜欢看书读报的习惯,五十多年来,被别人认为:看报,看出“经”来了。即上海人讲的“懂经”;也有人说我是:读报“门槛精”。
近年来,我订阅了《新民晚报》《每周广播电视》《中国电视报》《光明日报》《上海老年报》等报刊;在社区老年活动室阅读《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参考消息》《上海科技报》《组织人事报》等报纸……
阅读报纸,我每天须花费大量时间。我牢记邓拓同志的一句名言:“有书赶快读”;到了我这里,就变成“有报赶快读”。每天收到的报纸杂志,首先把当天的报纸,全部浏览一遍。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马上再仔细阅读一遍。如果觉得还可以仔细品味的话,就把它剪下来,夹进剪报册内,以便以后有空再细细品味。
有的时候,看病就医、外出旅游,我会带上许多的报纸,等候之时,我就把报纸拿出来阅读。看到了好文章,就用手把它“撕”下来,夹进笔记本内,回到家里,再把它们存放在剪报册内。
我从这些剪报中,获取营养,启发思路,激起灵感,想到就“写”,一吐为快。与此同时,我还把准备撰写的文章标题,记在随身携带的小纸条上。有的时候,有人见我,坐在旅游大巴的位置上,似乎“闭目养神”,实际上,我在构思稿件。一回到家,马上就把它撰写成稿。如此这般的读报、剪报、用报,不仅仅是开拓视野,而且,写作水平,大为提高。
我把每年的稿酬收入,用于订阅报纸,绰绰有余,补贴家用,太太满意,子女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