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拔火罐等成了时下的香饽饽、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它们来保健养生。大街小巷,不论是美容店,还是足浴店,无不打着中医旗号,开设了各种养生保健服务,收费从数百至上千不等。然而,这些项目究竟是“养生”,还是“伤身”?近日,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做艾灸被烫伤,留下了深深的痛!对此,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中医项目鱼龙混杂,且并非适合每个人体质,还是建议去正规医疗机构请医生“辨症施治”。
艾条断裂肚脐烫伤
本想着疏经通络,谁料在做艾灸的过程中,艾条突然断裂,造成肚脐深二度烫伤。说起这段遭遇,李小姐至今仍心有余悸。
11月13日晚上,她和朋友来到羽山路270号“康友四季”做艾灸。此前,她在该店办过一张1000元的美容卡。疗程做到一半时,她突然觉得腹部一阵灼热刺痛感,瞬间从床上蹦起。“我低头一看,肚脐上在冒火星,床单上也散落着艾灰。”当时,李小姐脑子一片空白,手足无措,还是朋友帮她把火星从肚脐部位抠出来。腹部被烫伤后,门店经理随即叫车带她去瑞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热力烫伤脐部,脐部表皮蚀失”。从李小姐提供的伤情照片,记者看到其肚脐部位发黑流脓,触目惊心。“医生说这个个部位烫伤很容易感染,之后可能会腹膜炎。”李小姐说,她在家休养了两周多,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躺也不是,浑身疼痛,甚是遭罪。
事后,店方给她的解释是,技师操作无误,可能是艾灸条质量有问题,导致中途炸裂。“以后再也不敢去店里做这种理疗项目了,真是花钱买罪受。”
意外事故屡见不鲜
帮忙君查询12345市民服务热线相关工单发现,市民在美容院、养生馆等非正规医疗机构做中医保健服务项目,造成损伤情况屡见不鲜。
薛先生反映,他在凌兆路423-427号星一代美容美发店买了3000元(12次)艾灸服务卡。11月5日,由于技师操作不当,他的右大腿后侧被艾灸烫伤。“那技师手很生,4厘米粗的艾条直接烧到我皮肤上。”薛先生说,大腿伤口面积比一元硬币还大,起先是红肿发炎,后来演变成发黑脱皮。他事后发现该店经营范围为美容美发,但店内还有拔火罐、艾灸、推拿等服务项目,明显存在超范围经营。
看着身上的伤疤,梁小姐如今懊恼不已,直呼再也不会去足浴会所拔火罐。9月19日,她在闵行区春都路430号甄缘足浴会所拔火罐时,工作人员径直把酒精倒其身上,造成她腰部和手臂二度烧伤。
正规医院“辨证施治”
业内人士指出,类似亚健康问题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医保健行业。目前中医保健行业发展迅速,需求量大,但是因为市场准入门槛低,管理制度相对宽松,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成为了“伪中医”的肆虐之地。“每个店的收费标准也不相同,有的店艾灸一次收30元,有的则收300元,没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衡量标准。”他强调说。
在上海中医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朱博畅看来,虽然艾灸、拔罐等中医保健项目适应性广,操作方便,但使用时需掌握丰富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专业的手法技能。“许多机构从业者根本没受过正规培训,很容易给顾客造成损伤。”此外,他也强调,中医讲究“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是说,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艾灸。”朱博畅提醒,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孕妇、过度劳累和心脏装起搏器的人就不适合艾灸。他也建议,作为普通民众,要科学认识中医养生保健的作用,不迷信,不盲从,应该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找医生辨证施治。
本报记者 季晟祯 王新华
【相关链接】
2018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服务内容作出了明确要求。
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一)从事医疗活动;
(二)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
(三)开具药品处方;
(四)宣传治疗作用;
(五)给服务对象口服不符合《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规定的中药饮片或者《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规定禁用的中药饮片;
(六)开展医疗气功活动;
(七)从事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等活动
(八)以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健康咨询等为名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和术语开展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牟取不正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