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排练厅是另一个家 那个拉着老师手去比赛的孩子
第13版:文体新闻 2019-12-23
上话话剧演员刘鹏

排练厅是另一个家

“水无常形,艺术也是一样。”青年话剧演员刘鹏说,“我们要永远保持对艺术的好奇和追求,不要把自己限定住,今天我们在舞台上这么演,3年之后再这样就没有人要看了,所以要不断学习,跟上发展,艺术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生长在舞台边

那天下午,刘鹏和往常一样,为了上海话剧中心的经典小剧场话剧《12个人》,从上午9时钻进排练厅,一直到下午5时才出来。“我从2005年毕业进入话剧中心,基本上每天都是这样的。”刘鹏说,“因为爸爸的关系,我从小在排练厅长大,排练厅就在家隔壁,几步路就到。我只有走进排练厅,才会感到踏实安心。”

小时候,刘鹏生活在甘肃,爸爸是陇剧团里的竹笛演奏专家。刘鹏还没会走路,已经被父亲抱去了排练场。等到能走会跑了,又跟着工作调动的父亲来到了甘肃省歌舞团排练场,待到考学上海正式学表演,毕业后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刘鹏一直辗转在大大小小的排练厅之间。自然,排练厅也就成了另一个家。

做了十几年的话剧演员,有人翻出一张当年话剧《杜拉拉》演员合照,有些人已成为影视明星,自带热度和话题;有些人转场幕后;至今还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是刘鹏。他说:“我适应不了影视剧组的环境,加上中心现在有很多演出,只能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舞台上,实在无法顾及其他。”他每天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准时准点来到排练厅。

舞台和排练厅是刘鹏的家,在家里,他心无杂念,因为简单,所以容易坚持,如果心有所念,为出名也好,为获奖也罢,人就不快乐了,那就不好玩了。

海绵一样吸收

演员看上去好似无技可学,难在又必须身怀绝技。如果问刘鹏,十几年来哪一部戏对你影响最大,他说,每一部戏都在成就现在的我。同事们形容刘鹏就像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方养料。

刘鹏深知,演员最好成杂家,什么都最好知道一点,因为不知道何时就用上了,假若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般的综合学习,如何应对不同角色要求。刘鹏演过《红星照耀中国》《英雄无悔》《严德海》等正剧,也主动求突破求改变,演过《大清相国》里的反派人物。刘鹏台词功底的扎实是大家公认的,而在《惊梦》里的刘鹏呈现出了令人惊喜的肢体表现力。当然还有那部让他一直心驰神往的《商鞅》,“这部经典,接力棒传到我手里,也考验着我的体力、嗓力、心力。”

在上海,刘鹏喜欢看舞剧;去英国,他去伦敦西区看戏,回来还给团里交了厚厚的一份心得体会;去爱丁堡,向四海高手学习的好机会,他更不会轻易放过……刘鹏说,“哪有什么成就,我还在路上呢!”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