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寇凤站在1961年世乒赛的球台前
79岁的顾寇凤是新中国首批乒乓国际裁判,是裁判队伍中的巾帼英雄。默默无闻的“铁面判官”,同世界冠军一样,为中国乒乓的崛起,做出了贡献。
从教师到裁判
顾寇凤的身上,写着四个“中国第一”:第一批乒乓球国际级裁判员(仅11名),第一位执法奥运会的裁判员,第一位参加全部四届在国内举办的世乒赛的女裁判员,第一位从“姑娘级”坚持到“奶奶级”的乒乓球裁判员。
当裁判之前,顾寇凤是一名人民教师,小时候酷爱乒乓运动的她,在教育系统是个乒乓业余高手。1957年,年仅17岁的顾寇凤被招去参加徐汇区的乒乓球裁判员培训,课堂上,只有她一个女生。
1961年,世乒赛首次在中国举办,中国乒协选拔了一支120余人的裁判员队伍,赴京报到,顾寇凤是25名上海籍裁判中的一员。顾寇凤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北京世乒赛的一场场比赛。31个协会、243人参赛,一共打了1295场比赛……
见证“十二大板”
为了当好裁判,顾寇凤在北京培训时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短短一个月内便掌握了乒乓比赛中的英文专业术语。
第一天比赛,她便被分在了8号台,那是工人体育馆内最中心的位置。由于表现出色,顾寇凤接到了执法决赛的任务,有幸见证了上海老乡徐寅生同星野展弥的十二大板。那一幕,顾寇凤终生难忘,“20比18,徐寅生迎来赛点。当时徐寅生逼得星野展弥不得不放高球,这时候,徐寅生很有耐心……”1、2、3……12,现场观众整齐划一的呐喊声中,顾寇凤也在心里默数。到现在,顾寇凤都珍藏着第26届世乒赛的宴请请柬、裁判用具、秩序册……
46年后,在上海卢湾体育馆举行的中日乒乓交流活动中,顾寇凤重温旧梦,又执法当年两位男主角二度演绎的“新十二大板”。这一次,顾寇凤终于有机会拉着星野合了影。
国际赛场扬名
1980年,顾寇凤迎来了执裁生涯的首个国外赛事,她被选拔参加日本东京第四届亚非拉比赛。当时,整个大会只有两名女裁判,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裁判长一直在她背后观察,等比赛结束,特地告诉她:“你是个非常棒的裁判,因为你对运动员严格要求。”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首次进入奥运会大家庭,中国只有一个裁判名额,派选了顾寇凤。男双半决赛,外国裁判临阵怯场,顾寇凤见了,自告奋勇当主裁判。“双打比赛发球要轮换,落点又不同,但我不紧张,我17岁就开始当裁判了,我有这个把握。”赛后,顾寇凤的表现赢得了国际乒联的一致称赞。
多年始终活跃
1975年,顾寇凤担任上海市乒协副主席,并负责竞赛部门的工作。在管理裁判队伍时,她总是约法三章:不迟到早退,重仪表,讲礼仪。
1995年3月,顾寇凤到了退休年龄。但她的权威、公正和高水平,令她始终活跃在各项乒乓赛事中。2005年上海世乒赛,她又被聘任为竞赛部工作人员。后来,上海老体协筹备了两届老运会,顾寇凤担任了副秘书长和竞赛部部长。
“在我的乒乓生涯中,我也是红双喜器材一步步走上领先地位的见证者。”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