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高空抛物不再大家“背锅” “城市夜猫子”需要何种夜生活
第3版:要闻 2019-12-25
吃夜宵、逛市集还是跟着音乐起舞?

“城市夜猫子”需要何种夜生活

杨浦区大学路已成创新创业群体及年轻人夜间消费的新去处 杨建正 摄

巨鹿路158坊以“上海最新最潮酒吧”吸引中外年轻人聚集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本报记者 张钰芸

白天被工作缠身,夜晚去哪里放松?当夜幕降临,有一群“夜猫子”不愿掉头回家,而要把白天的疲累释放在夜晚的活动中。他们大多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而是呼朋唤友就能走的年轻一族。对城市来说,夜间经济意味着什么?既是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的抓手,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亮点。一座“青春友好”的城市,必定会给“夜猫子”带来夜生活的集聚区。事实上,要把年轻精英留下来,既需要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也要青春友好的软实力。

向深夜要生活

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城市中的年轻人面对繁忙的工作,只能选择在夜间放松自己。“向深夜要生活”,已是年轻消费者不约而同的选择。

今年9月,阿里文娱发布《95后夜猫子报告》,针对“95后”群体在夜经济中的消费表现进行盘点。数据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年轻人,夜间活动集中在深夜22时到凌晨2时之间,约有三成“95后”熬夜到凌晨1时。而根据美团平台对2018年度16个城市的大数据分析,在夜间经济时段,20至40岁的用户是主力军。由此可见,我国发展夜间经济的用户主要是这个客群,该客群结构占用户比重超过90%。因此,夜间经济又被称为“青春经济”,甚至是“荷尔蒙经济”。当年轻人逐渐成为城市里的消费主力人群,无论是因为精力旺盛、排解压力,还是社交需求,都会让他们在放下白天的工作后,将消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放在夜晚。

用音乐,而非酒精

别以为夜生活是不良嗜好,年轻人的夜生活同样可以很健康。从市中心的深夜市集,到唱爵士、玩电音的音乐酒吧,还有夜跑、夜读、夜展等活动,自今年4月,市商务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上海夜生活的丰富度大大提高,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多走出家门的理由。

安义夜巷的走红,就和选择年轻人喜爱的市集模式有关。在这里,吸引人不仅是美食美景,还有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充满文艺气息的原创手作、街头肖像画,还有精致小巧的花束、迷你圣诞树等,都是吸引年轻消费者驻足的亮点。花费不多,逛起来自由随性,又常常可见充满创意的新产品,还能和摊主轻松交流,乃至于交个朋友,市集的魅力就在于此。其实,早在安义夜巷火爆之前,大学路市集已经形成品牌效应,靠的多是周边的大学生群体。

巨鹿路上的158坊则过着彻底的“夜生活”,商家几乎都在晚上营业,只有少量餐吧在周末经营早午餐。每到夜间,中外年轻人渐渐聚集,就连游客们也逐渐熟知,这里有上海最新最潮的酒吧。“爵士酒吧的消费者年龄层次会比较丰富,但电音酒吧之类的肯定是年轻人居多。”别以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冲着酒精去酒吧,真正人气火爆的时候,全是因为请来了音乐大咖。44KW主理人小白就是从英国留学归来的“90后”,在上海创业开出了一家电音酒吧。她告诉记者,开业一年以来,已经邀请了100多位国内外音乐艺人,举办了几十场演出活动,一些小众领域的音乐人也很有号召力,拖着行李箱直接从机场赶来的柏林人,来自北京、成都的年轻粉丝都是冲着音乐来的。“我们希望用音乐来连接社群,而不是用酒精。”

精神需求很重要

一座城市有没有活力,关键在于有多少年轻人活跃在城市生活中。要把创新创业的年轻人留下来,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一定是“城市夜猫子”眼中的加分项。怎样的夜生活才能吸引他们,是夜间经济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发展对年轻人胃口的夜间经济,一定不是单纯点亮商铺里的灯,而是要从创新入手,从文化切入,不止于吃吃喝喝,更关注精神需求。“最好的夜生活不是透支年轻人的精力,而是让他们放松精神,排解压力,因此关注精神领域的需求尤为重要。”

“夜生活不等于夜宵,对于年轻人来说,打开外卖软件就能点好一份夜宵,但他愿意出来吃,一定是看中更好的氛围。”因此,上海一定要用多元业态来激活夜间经济,用消费升级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例如“深夜食堂”也要提升品质,打造出特色餐饮网红店,“夜读”也不仅是开满24小时,还要满足夜间讲座、夜间展览、夜间餐饮等复合需求。

此外,上海还要进一步打通制约夜间消费的梗阻,看完了一场夜间电影,有时会错过地铁末班车;和朋友相约“夜跑”,也希望找到更多合适的路线。这就要求整个城市在基础服务方面全方位动员起来,为夜间消费保驾护航,为城市找到新的活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