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洁)从钱袋到营商环境,城市的经济安全关乎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与满意度,也考验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又到岁末“交卷”时,这道题上海公安答得如何?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朱亮警官上午透露,今年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以“智慧公安”建设为总引擎,不断强化、提升主动打击经济犯罪和前端管控经济领域风险能力,破获一大批手段新颖、影响重大的“样板案”,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亿元。
聚焦金融、民生、涉税、商贸
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副总队长姚文海介绍,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主要聚焦四大领域:关乎经济良性运行、金融安全稳定的金融领域,关乎市民安全感、幸福感与满意度的民生领域,关乎国库安全的涉税领域,以及关乎市场经济活动参与主体合法权益保护的商贸领域。
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今年全市破获“证大系”等一批非法集资类重大案件。除常见的P2P网贷、线下理财等,以“区块链”“虚拟币”等新概念为幌子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情形有所增多,宣传噱头不断翻新。公安机关与金融监管部门深度协作,形成数据互通、风险共研、打防结合、精准施策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领域涉众风险的整体合力。
在涉税领域,以公安部打击涉税犯罪“百城会战”专项行动为契机,本市破获涉税领域经济犯罪案件460余起,其中包括一批全国性、跨区域重大涉税犯罪案件,斩断了一系列滋生涉税犯罪产业链,集中摧毁一系列职业犯罪团伙勾连形成的涉税犯罪网络,挽回直接税收损失7.8亿余元,避免税款损失10亿余元。
破一起案件,震慑一个领域
记者注意到,在今天发布的十起经侦典型案例中,有不少是“全国首例”。上海公安成功破获全国首例通过虚增伤残等级骗取巨额保险理赔的系列保险诈骗案,对本市此类犯罪开展全链打击,有力铲除一批区域顽疾,有效整治了行业乱象;成功破获全国首例通过破解手机、盗用信息实施信用卡诈骗的案件,并及时形成风险预警,提示百姓加强个人财物及身份信息保管,严防被骗等。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告破的本市首起教育机构“套路跑”式合同诈骗案也位列十大案例之中(详见今日6版)。警方会将刑事打击过程中暴露出的社会管理漏洞通报相关行政监管部门,并积极协同监管部门整合管理资源、完善监管措施、强化源头治理,防止风险扩散。
姚文海表示,新类型“样板案”的成功侦破,更大意义在于“破一起案件,打一类犯罪,震慑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