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墨水屏自述“体力脑力全在线”
第4版:民生十微 2019-12-28

墨水屏自述“体力脑力全在线”

专业维护团队的年轻人在检修墨水屏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如今的申城街头,随处可见安装了墨水屏的公交站亭 孙绍波 图

首席记者 曹 刚

推进215条公交线路实现中途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是2019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只有当一条线路所有中途站都提供预报服务,才算达标。目前,任务已圆满完成,浦西中心城区100%覆盖。

数字背后,有多项新技术助力,尤其是去年研发的墨水屏,解决了车站“缺电”难题。岁末年初,低调的墨水屏有话要说——

我的诞生:

突破“缺电瓶颈”

几天前的晚高峰,冬雨绵绵,记者来到灵石路万荣路站,盯着我看了很久,想看看预报准确度。屏幕上有4条公交线路:17时21分,758路和206路提早2分钟到站,属于准时范围;79路和951路都遇到点麻烦,预报调整了4次,但最后也都按时到达。一年多前,这个站还因为没电不能安装预报屏,现在不但有了屏,预报也越来越准。

回想起来,2018年9月以前,我们预报屏家族一度陷入“困境”。

当时,上海街头有上千块55吋LCD屏和200多块32吋LED屏,这些“前辈”都需要稳定的交流电。它们的身影遍布浦西中心城区所有能供电的公交车站,但全市总体覆盖率还不到50%。更多车站遭遇“缺电”瓶颈,阻碍了家族发展。

去年夏天,上海实现技术突破,研发了墨水屏——我,应运而生。久事公交集团信息管理部高级主管顾文俊说,我的最大长处是无需车站供电,适合全市推广。

我有两种身材,块头大的(32吋屏)在公交站亭服务,电力来自太阳能和蓄电池——亭顶装了太阳能板,晴天持续为蓄电池充电;就算碰到连续阴雨,也够我工作20天。另一些苗条的小伙伴(2块13.3吋屏)在公交站杆执勤。蓄电池量身定制,外形很酷,截面呈V形,够用40天。

功耗低、颜值高——刚诞生,我就收获了许多赞许的目光。

健康体魄:

定期“洗脸体检”

今年,小伙伴们遍地开花,新挑战又来了——整天站街,伏天蒸桑拿,寒冬吹冷风,我能不能健康成长?饱受日晒雨淋,常有灰尘和污渍来找麻烦,电池有时也会罢工。没有“健康体魄”,“亮点”就会变“槽点”。所以,日常维护必不可少。

90后小伙李志鹏、杨佳俊常来看望我。他们属于专业维护团队,每天在大街小巷巡检,全市近4000块墨水屏,每月至少检查两轮。

戴白手套、穿反光马甲、佩圆锥警示标志,李志鹏会对我的正面、背面、全身拍六七张照片;再用抹布和清洁剂为我洗脸,偶尔还要“修面”,因为有些惹人厌的家伙总爱把小广告贴到我脸上;然后帮我体检,排故障。

每个小伙伴身上都装了无线通信模块,可远程监测设备上线情况、温度、湿度、电压等,便于提早发现隐患。大家还上了综合保险,预防坏人来偷,或屏幕突发意外伤人。

最强大脑:

优化“预报算法”

常有人问:“预报到站,数字为啥老是变?”乘客们希望我拥有“最强大脑”。

起初心里蛮委屈,我明明很聪明——其他城市靠车载GPS预报“下一班车还有几站”;上海主动加难度,在全国率先挑战更精细的“时间预报”,努力讲清“下一班车几点几分到”。路况复杂,估算很难。如果算不准,效果适得其反。

久事公交集团信息管理部经理杨复彬说,这需要采集海量数据,再处理、分析和建模,要综合历史数据总结规律,在相似的时间、地点和天气条件下,判断波动范围。比如,今天是周五晚高峰又下雨,就要去数据库找相似的关键词。

伴随算法优化,我“脑力”稳步增长,预报准确率从去年的89%提高到了现在的92%——发车屏升级,与中途站预报屏同步,解决了GPS发车“慢热”问题;高架桥下信号弱,就用射频识别技术和信号增强器来补充;驾驶员准时发车,调度员严守指令,降低人为干扰因素;久事公交数据中心3月投用,存储与计算能力都大大提高。

美好未来:

新增“加框服务”

兼具“健康体魄”和“最强大脑”,我还不知足,想要提供更丰富细致的服务。

两年前,71路新增舒适度预报,靠车载客流采集机统计上下车人数,再换算成舒适度。今年9月,99路试点基于图像捕捉的乘客密度分析。我的屏幕上多了几个小人图标,对应“舒适、适中、拥挤”。“新技术不用加装采集设备,适合大面积推广。每次出站30秒后,多个车载探头会拍车内画面,后台会马上算出拥挤程度。”巴士一公司营运信息部主管葛佳解释,留30秒,是为了等乘客坐稳站定,拍摄效果更佳。

细心的乘客也许在部分99路站台还看见一处变化——我的屏幕下方多了一个“消息框”。不久后,框内文字会经常更新。当有路段突发事故,或附近地铁临时故障时,就在框里解释调整预报的原因。

明年,一些郊区公交站将陆续升级,我们家族的小伙伴们会走得更远,为更多偏远地区的乘客服务。

数说

截至本月初,上海已建5655块预报屏,其中,墨水屏3785块(站亭1670、站 杆2115),55吋 屏1465块,32吋LED屏229块,OLED站杆屏176块

“两升一降”

公交出行等车焦虑有效缓解,体现在“两升一降”:信息预报屏的覆盖率逐年上升,从2014年底1000块到今年的5655块;信息预报准确率逐年上升,通过优化数据模型、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攻关,从2014年的83%上升到今年的92%;信息预报投诉率逐年下降,据“上海公交”APP信息评价反馈,从2017年的9.7%下降到了今年的3.1%

关键词

分秒必争

上海是全国率先采用“时间预报”的城市,挑战高难度,意味着自我加压,分秒必争。以往计算“预报准确率”,允许误差3分钟,后来缩短到2分钟——实际到站和预报时间,只要相差2分钟以上,就算“不准”。

标准日益严格,预报准确率一年来依然提升了3个百分点。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凝聚众人努力。从驾驶员、调度员、行车管理员,到巡检维护、后台监测、技术研发,每个人都在岗位上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才共同擦亮那5655块“分秒必争”的公交预报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