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李白《赠孟浩然》 自由非职业 带孙子也有“磨合期” 慢慢懂得父亲 自学成才当“厨师”
第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2019-12-28

自学成才当“厨师”

□竺培强

写下这个标题,连自己都觉得有些“浮夸”成分,如此“自我表扬”,是因为我请了一次客的结果。

那日,老婆突然对我说,她有几个好朋友要来家做客,指名道姓要我掌勺。不下馆子来家吃,我有些受宠若惊又感责任重大,于是精心烹饪了几道拿手菜。饭桌上,看来客们下箸的频率和专注的表情,就可以“管中窥豹”地觉得自己已经向“厨师”靠拢。

我做的几道菜为:粉蒸肉、蒜泥白肉、葱烧鲫鱼、红烧肥肠、扣肉以及猪脚炖黄豆汤,外加两盘时鲜蔬菜清炒豌豆苗和干煸四季豆。

菜品的第一要素是食材。粉蒸肉选的是正宗五花肉切成片,而米粉自制,用米加花椒及两颗干辣椒炒熟打成粉,然后将郫县豆瓣酱、酱油、花椒、姜末、老酒及白糖适量加入(白糖可多放点,即甜粉蒸、咸烧白)与肉和匀,用红薯打底装篾编小蒸笼大火猛蒸40分钟即可。微甜微麻微辣,软糯可口,深受老年人喜爱,故“投其所好”。

蒜泥白肉则选二刀坐墩(猪臀部),冷水下锅,煮熟后不忙捞起以保持湿润。佐料用酱油、芝麻油、花椒油、辣椒油、味精、香醋、白糖等调配。此菜顾名思义,蒜泥一定得多放点,葱选红头的才香,而红油,最好是现制,用烫油浇在辣椒面上,香气四溢。配好佐料,再将锅里的肉捞起。如何成片,这也有讲究。肉最好不切而“片”,将肉平放,用刀平“片”,然后一片片放在盘里,最后淋上佐料待上桌。其色香味俱全,往往令人食欲大开,是下饭下酒的好菜。

如果说前两道菜是川味,而葱烧鲫鱼就有点类似苏浙口味了。选一斤左右的鲫鱼两条,洗净晾干用油过后捞起,然后,将余油把事先剁好的泡姜泡辣椒及花椒在锅里翻炒至香味溢出,将葱段放入,再放鱼在葱上,淋上酱油、醋、白糖、老酒及花椒油,添上前面煮肉的汤少许,加盖大火烧开然后小火慢煨,适时翻动,起锅时放点味精。其味酸辣甜香,妙不可言。此菜是我小时候见母亲做过的,母亲是宁波人。只不过我加了泡姜泡辣椒及花椒,“锦上添花”而已。

限于篇幅不再细说,需提醒的是,肥肠不可洗得太干净,红烧一定要放郫县豆瓣酱;四季豆干煸得加点宜宾芽菜末。此为我经验之谈。

妻之老闺密们餐毕,一人叹道“粉蒸肉比我妈做的还好吃”。细问得知她妈过去是餐馆的厨师,另一人说“菜一端出来肯定不错,因为一道道清清爽爽”,弄得我有点飘飘然。但我的确是“自学成才”。

上班时忙,饭菜都是胡乱对付。退休后才正二八经入门学厨艺。自学的途径,一是在电视里。我本身就喜欢看关于饮食方面的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味道》《川菜》等,后来是有目的地看,看人家怎么制作美味。二是常到阅览室翻阅有关烹饪方面杂志。如有本刊物,各种美味佳肴都有制作方法和图片,回来就“依葫芦画瓢”。三是在网上学艺。有时候实在弄不明白了,在电脑或手机上一查便清清楚楚,可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且有机会就“深入”餐馆如农家乐后厨观摩“偷艺”。

这种“自学”,窃以为一是要有兴趣,二是须有悟性。不是谁都能“成才”的,什么配料火候刀工,学问大咧。

退休在家总得找些事情来做。当好家庭“厨师”,既干净卫生,又节约开支。像上述家宴,在外面恐要花几百块,还不见得吃得满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