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照片《营长》
诗人斯卢茨基成为苏军政委
苏军优秀连指导员格拉西莫夫
白俄罗斯红十月游击队队长帕夫洛夫斯基(左)和政委布马日科夫
二战期间,纳粹德军有一条“必杀令”:如果俘虏苏联红军政委,就不给予战俘待遇,直接枪决。这既与法西斯仇视共产主义有关,也因为苏军各级政工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教育和鼓动官兵与侵略者奋战,令德军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照片上的不朽主角
1942年夏,红军第4步兵师第220步兵团正在卢甘希纳与优势德军奋战。7月12日,莫斯科来的苏联新闻局记者马克斯·阿尔彼尔特进入斯拉维亚诺谢尔布斯克区霍罗舍耶村前线采访,他刚对一位招呼战友反攻的指挥员拍了一张照片,相机就被弹片打坏,而那个第一个跃出战壕的指挥员旋即被敌人打倒在血泊中!阿尔彼尔特以为照片拍砸了,但还是决定把胶卷洗出来,没想到照片大获成功。他回忆,当时正在冲锋的红军战士口口相传:“营长牺牲了!”因此,他把照片命名为《营长》。后来,照片被《真理报》《红星报》《纽约时报》《卫报》争相刊登,清楚表明苏联没有投降,在1942年最困难时仍坚持战斗。这幅照片后来成为二战中最经典的摄影作品之一。
后来证实,照片的主人公叫阿列克谢·叶廖缅科,是一个连队指导员,营长牺牲后接过指挥权,继续冲锋陷阵,他那视死如归的形象传遍全世界,至今为人缅怀。俄总统普京曾说:“国家应该有英雄,他们应该成为标杆,让当代人以他们为榜样并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一个“苏联英雄”
白俄罗斯红十月游击队政委季杭·布马日科夫是战争中首个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政工人员。上世纪30年代,他曾在红军服役,1941年6月战争爆发后,时任联共(布)布良斯克州红十月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他毅然加入游击队当政委。7月起,他与队长费奥多尔·帕夫洛夫斯基率部挺进敌后,7月18日端掉奥泽姆利亚村的德军师部,缴获汽车55辆、电台2部及作战文件。布马日科夫鼓励大家:“我们是这里的主人,今后也是。”在一个月里,游击队歼敌300多人,摧毁坦克20辆,还在格拉比耶-涅斯塔诺维奇的路上设伏,摧毁敌人8门大炮。
1941年8月6日,布马日科夫与队长帕夫洛夫斯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8月18日,《真理报》刊登这位政委的专访:“我们只是上万支白俄罗斯游击队之一,大地都流淌着游击战火焰。敌后严酷斗争对我们是一种磨练,和平年代里默默无闻的农庄社员……上了战场后变成民间勇士,用战斗功绩为祖国增光添彩。我们知道,整个国家都关爱着我们的战斗,使我们的力量快速增长。猖狂的法西斯匪徒逃脱不了人民的复仇。他们必将在企图奴役的土地上埋葬自己。”布马日科夫在莫斯科领到“苏联英雄”的金星奖章,此后从前线调回来加入红军,在西南方面军第21集团军特种骑兵军任政治处主任,随部队行军打仗几百公里。不幸的是,1941年深秋,他在波尔塔瓦州奥尔日察村突围时牺牲。
据统计,战争爆发后半年内,共有10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参军从事政治工作,362人荣获“苏联英雄”,布马日科夫只是其中的缩影。
绝非凤毛麟角
与苏联解体后出现的所谓“还原历史”观点不同,战争年代,苏军政工人员并不是总呆在后方,他们的伤亡一点也不比指战员少。战场上子弹不长眼睛,政工人员没有躲在战士身后保命。因为政工干部损失太大,因此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过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建议前线的党务工作干部不要率领步兵分队投入进攻。
1941年6月,诗人鲍里斯·斯卢茨基自愿上前线,作为第60步兵旅的列兵,他在莫斯科城下与敌人拼过刺刀,1942年秋天提拔为军官后担任指导员,1943年4月起在第57步兵师政治处担任教导员。尽管如此,他仍赴前沿阵地工作,并实施侦察。战场上,他负过重伤,获得红星勋章和一级伟大卫国战争勋章、保卫莫斯科奖章和战斗功勋奖章。
1941年8月,年轻的指导员亚历山大·潘克拉托夫在诺夫哥罗德附近的战斗中打光子弹后,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眼,这是战争中第一个舍生忘死完成军人义务的典范,因此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1943年,苏联士兵亚历山大·马特罗索夫也追随他的脚步,成为用身体堵枪眼的“苏联英雄”。
1942年8月,近卫第35步兵师反坦克连官兵在接近斯大林格勒地带的一次战斗中烧毁德军12辆坦克。敌人向幸存的10名战士投入了20辆坦克,指导员因诺肯季·格拉西莫夫一边操起反坦克枪投入战斗,一边在前沿阵地上实施指挥:“一步不许后退!”在他的指挥下,官兵们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成功守住阵地。负伤的格拉西莫夫在援兵到达后才撤出战斗。
1944年6月,第415步兵师第1324步兵团负责政治工作的副团长尼古拉·克利缅科率领战士击退企图从博布鲁伊斯克突围的敌军,在保卫无名高地时消灭约200名德军。他负伤5次,但每次都重返部队。他最管用的政治口号是“像我一样做!”事实上,像他这样的英雄在苏军政工人员中成千上万。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