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莫让思维空洞无力 在150㎡内“计算”151k㎡的“效能”
第3版:要闻 2020-01-06

莫让思维空洞无力

孙绍波画

王蔚

今年上海春考的作文题引发热议,题目是这样的: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有些老师说“难”,有些考生说“蒙”。的确,当下青少年的教育中,还存在“题海现象”,“唯分数论英雄”的情况时有耳闻,真正有“看法”的内容相对少了点。

有“看法”的生活才是充实的,有“看法”的人生才是坚强的。这样的辨析颇有些康德的味道:“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是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的殷切寄语。只争朝夕,需要拒绝空洞;不负韶华,必须行动有力。朝夕有思想,韶华有作为,再平凡的生活也能旖旎成歌,再遥远的梦想也会花开满园。如此生动、丰厚的人生教材,绝不是某一门学科所能承载的,更不是教师几堂作文辅导课就能刻骨铭心的。

为什么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能在社会上产生阵阵涟漪?就因为作文题往往烙下时代的印迹,是要给最有思想的文字打出最高的分数。以近几年上海春考作文题为例,2017年:“我走过许多地方,有寒冷的,有温暖的,有崎岖的,有平坦的……但没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关注。”2018年:“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2019年:“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上海的作文题就是这般自由辽阔且层峦叠嶂,意在引导高中生思索人生、社会、矛盾与未来。

就全国而言,这样的命题思路同样是一脉相承。年近花甲的老同志,一定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参加高考时的几道高考作文题吧,《读<画蛋>有感》《毁树容易种树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毅力与恒心》,特别是1983年首次出现的看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几乎成了那个年代高考生毕生的追忆。这也是那一代年轻人第一次面对祖国挑选时交出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再回到上海,进入新世纪后,上海的作文题更加重在发挥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的“指挥棒”作用,无论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还是“谈谈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看法”,抑或是“面对大海”这样的直抒胸怀的题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会刷习题”的学生肯定要在高考的“重头戏”——作文答卷上栽大跟头。

在有着270多年历史的敬业中学,保存着多份清代学生试卷,许多题目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仍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完全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中国创设铁路利弊论”“问中国行印花税有无流弊”“开源节流策”等等。到了21世纪的今天,教育更需要一种大开放、大视野、大胸怀的世界格局。这几天,一则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刷屏了:“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寒假将至,许多父母早就忙着到一个个机构里去报班、缴费,寒暑假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只是,马不停蹄奔波在一个个培训班里的孩子,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多少能力去观察社会、阅读人生、思索未来。等到摊开高考作文题时,大多数人连搜肠刮肚的本领也所剩无几,只能按老师教好的套路,草草涂上几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谆谆教导,要教育引导学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头脑空洞,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在面对火热的生活和危难的世界时,既无心也无力。一张作文卷,其实也是对年轻人灵魂的追问。求真理,要思索真理的力量;悟道理,要思辨社会的芜杂;明事理,要洞察前途的光明。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融入“四个自信”,渗透对真理的追求,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