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建立区域性应急医学中心 将上海建成亚洲医学中心 摇号录取公平公正 教育生态持续优化 委员时间:“好声音”纷纷“亮嗓” 让上海成为江南文化的展示地
第6版:上海两会/关注 2020-01-15
政协委员接受集体采访畅谈“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让上海成为江南文化的展示地

“上海应成为江南文化的国际展示地、传播地和体验地”“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记者集体采访活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希望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打造生态示范区。

成为江南文化体验地

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院长厉震林委员向记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文化图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它以“温柔富贵之乡”成为家国情怀的文化坐标,才有“北国江南”“塞上江南”之喻意,以及陈逸飞油画《双桥》的梦中故园。

厉震林认为,江南文化是“华夏文明千年智慧的集大成者”,但目前江南文化的整体形象与雄居中国的江南地区经济等级,似乎并不匹配。江南文化形象仍然局限在几个古镇的小桥流水、桨声灯影之中,缺乏大格局、大气象。

他表示,“中央赋予上海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地位,在江南文化建设上有责任和担当先行先试,率先发展。”在国际中心建设上,上海应成为江南文化的国际展示地、传播地和体验地,每年召开有国际学界、政界和业界参加的江南文化国际论坛,鼓励外国学者研究江南文化、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江南文化,积极以江南文化主题,参与我国驻外国使领馆节庆活动,支持我国学者、艺术家参加以江南文化成果参加国际相关活动,争取在孔子学院设立江南文化相关课程,努力使江南文化成为中国的一张“世界名片”。

在学术中心建设上,在青浦区大观园成立市级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的上海江南文化书院。在文创中心建设上,一方面保留原汁原味的江南文化实体形态,尝试建立青浦区朱家角镇、练塘镇的江南文化示范体验区;另一方面,对江南文化已经形成知识产权的IP,实施产业开发。

古镇文化应充分挖掘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市农科院副院长许复新指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引领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许复新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完善体制机制,实现规划同步。“建议尽快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面专设乡村振兴推进办公室,协调推进示范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示范区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许复新建议,要推进旅游一体,盘活现有资源。一方面,以古镇旅游为基础,充分挖掘古镇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并与绿色农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开辟一批跨地域的精品旅游路线,实现旅游资源整合。

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

2019年,上海市政协承担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课题的调研,根据调研成果,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认为,示范区的建设,要着力解决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示范区与周边区域、政府与市场等四大关系问题。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是示范区定位的第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陆月星表示,就调研情况而言,目前示范区成熟经验还不多,但发现了几种优秀的经济模式,比如绿色经济模式、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一张图规划生态布局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也要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打造生态示范区。其中最主要是两个率先,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柏国强认为,示范区产业调整势在必行,要走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柏国强提出,打造长三角生态示范区,需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即在加强生态保护和协同治理上下功夫,在强化协调上下功夫,在建立衡量示范区生态绿色的指标体系上下功夫,“我们要在一张图规划下统筹生态空间的布局,把长三角的山水林田、草木湖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方翔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