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临近,有一群人,他们放慢了回家团圆的脚步,退掉开往武汉的高铁票……控制疫情,人人有责。这两天,一些申城市民以及在沪工作的武汉人主动取消出行计划,戴上N 95口罩,选择“原地不动”,用行动积极应对疫情。
盼着回家
爸爸劝我“宅家”
想着外婆炖的热腾腾的排骨莲藕汤,盼着和许久未见的表兄弟姐妹们聊聊近况,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的刘岚却和父母共同做出了决定——改变行程,放弃团圆的原计划。
“21日上午7时,接到了我爸让我紧急退票的电话。”刘岚说,“我很感谢父母理解我,只是想到大家族热热闹闹的团年饭要变成一个人孤零零的晚餐,还是免不了有些心酸”。但特殊情况下必须得特殊应对。当疫情袭来,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做好自身及家人的防护工作,避免传染,减少疾病扩散。“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刘岚说。
春节留守上海,平常喜欢外出的刘岚不得已当起了“宅家”一族。“本来想看的贺岁档电影也打算放弃了,自己在家看碟吧。”刘岚表示。
暂缓回家和父母通视频
“今天一早,父母和我视频聊天时,再三提醒我,最近不要回武汉。”市民徐英说话时的声音有些颤抖,其实,最近一年,她都没空去武汉看望父母。去年12月份,她早计划好,全家人陪公婆在上海迎新春,正月初三去武汉,看望父母。“2月1日是妹妹的40岁生日,我们希望给父母和妹妹一个惊喜。”
但看到武汉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持续攀升,昨天上午,徐英捧着手机反复刷新12306APP页面,纠结了很久,最终点击了“退票”框。没法去武汉看望父母,徐英和家人约定好,每天通过视频问候。“老人外出没有戴口罩的习惯,在我再三要求下,他们今天戴上白色的N95口罩去买菜。”徐英笑道,她已跟父母约定好,待到樱花烂漫时,她带着孩子一起去武汉看老人、度周末。
说不回家父母退团圆饭
1月20日,在上海工作的情侣黄蕾和鲁能渐渐意识到了今年情况不一般。“今年过年不回家了。”老家在武汉的鲁能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因为每年春节他们都回双方老家过年,黄蕾看到这个消息时,还以为男朋友鲁能只是开开玩笑。
“他是个IT男,工作很忙。去年因为实在太累了,中秋假期就没有回家。他父母一开始特别不理解,觉得一年到头就这么几次团聚的机会,这孩子是不是又偷懒了。”黄蕾说。尽管如此,黄蕾和鲁能还是退掉了回武汉的车票,不断做父母的工作,在家族群里发最新数据和官方通告。渐渐地,老人们改变了想法,让孩子们尽量别回来了,还让家里的亲戚把饭店团圆饭也退了。“老人们其实都是明事理的,只是有时候信息来源不够广,对这次事件的严重性也没有年轻人认识得深刻。关键还是要互相理解。”黄蕾解释。
取消汇合兄妹三地过年
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的蔡芸是武汉人,家里有兄妹三人。“去年,父亲去了山东烟台,跟哥哥一家在一起;母亲也很早到上海来照顾我们一家;姐姐、姐夫则在武汉。”原计划过年时兄妹三家就到武汉汇合,“我们本打算明天带着妈妈,一家四口自驾去武汉。现在只能取消计划。”
“武汉汇合”计划取消后,一大家子也曾想过把团圆的地点改在上海,“今天,全家人再三商量决定:姐姐、姐夫不从武汉来上海了,哥哥一家和父亲也不从烟台来上海了,大家都‘原地不动’,这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蔡芸说,过年期间打算和亲人及亲戚视频拜年,“祝福、保佑武汉尽早度过难关”。即便留在上海过年,也不打算外出。
原拟重聚老人选择退票
上海市民梁先生这些日子一直在劝父母不要去武汉,“家里有一位亲戚当年插队落户武汉旁的宜昌,后来就嫁了当地人。父母与她多年未见,原本今年约好去宜昌过年,顺便在武汉玩玩,所以很早就买了1月23日上海到武汉的高铁票,打算在当地呆5天。”梁先生的父母一直犹豫不决,一方面觉得退票有损失,老人有点心疼;另一方面也确实非常想与亲戚久别重逢。“昨天我翻来覆去地劝,晚上又听说退高铁票免收退票费了,父母最终同意不去武汉,选择退票。”
校园过年年味浓很安心
上海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小刘老家在湖北,在得知武汉疫情后一直非常牵挂家人。父母却让他今年别回来过春节了。“我理解爸爸妈妈的意思,这段时间也得知家里一切安好,我在上海也就安心了。”小刘告诉记者,“参加了学校迎春茶话会,感受到了年的味道。”他和其余6位来自湖北的留校学子给老家亲朋好友们送上节日祝福。“不管我们在哪里,我们的心和亲人在一起。”
未来医生
看书学习“充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打乱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汉籍学生李文回家的步伐,他选择了今年留校不回武汉。已有半年没回家的他,原准备坐高铁回武汉团聚。李文说,前几天,专家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呈现人传人特点,大家就意识到情况严重。李文家中有长辈从医,他自己也学医,一家人都很清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意味着什么。
“为了自己、家人和公众的安全,家里人也劝我不要回去了。”李文说,他19日退了票。虽然今年不能回家,但家乡依然令他牵挂。他准备春节里就窝在宿舍里看书学习,给自己“充电”,空下来和家里人电话视频聊天。“响应倡议,积极配合,希望疾病尽快得到控制。”(为尊重当事人,以上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杨玉红郜阳 左妍 邻声项目组 张泽茜
口罩厂加班加点
今天下午,位于奉贤区青村镇的上海远钦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内一片忙碌景象。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剧以来,这家专门生产口罩的企业已收到500万只的订单,有些已返乡的员工们也被紧急召集回来,就连工厂附近的朱店村、钟家村的村民都赶来帮忙,30多人加班加点保障生产。工厂负责人表示,已经紧急采购了一批原料,口罩生产将持续至初三,出厂价格则保持不变。
在包装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包装已经生产完成的口罩,其中大部分都将向武汉等地发货。
公司董事长廖火林告诉记者,除了代工霍尼韦尔的口罩,他们也是上海少有几家拥有自主品牌、能生产KN90、KN95标准的口罩,KN90以上的口罩就能满足日常防护病毒飞沫传播的需求。 本报记者 李一能孙中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