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明
加拿大蒙特利尔是几代中国人民熟悉的,那里有白求恩大夫广场,还有著名的“唐人街”。
抵达女儿的居住地,略作休整,我的“中国胃”便对女儿打包带回的面包加奶酪的“西餐”提出了“抗议”。女儿笑嘻嘻地对我说,明天我休息,带你们去“唐人街”逛逛。
我在美国纽约旅行时候去过那里的“唐人街”,地方很大,建筑都有些年头了,人气也很旺,中国的南北干货、传统美食应有尽有,而蒙特利尔的“唐人街”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有“唐人街”三个汉字的,宽约三米,高约四米,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门楼。门楼于1998年6月动工,1999年9月19日竣工。南牌楼內侧的大匾上写着“钟灵毓秀”四个大字,寓意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北牌楼内侧的大匾上写着“踵事增华”,寓意传承发展以前的基业。两对石狮分别摆放在南北牌楼的两边,是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赠送给蒙特利尔市政府的。
“唐人街”占地面积并不大,一条道走到头不过300米左右。虽然小但比较精致。马路两侧蔬菜水果副食店、鱼肉店、饭馆、旅店、旅行社、保险公司、中文书店、小礼品店、珠宝首饰店、药店、日用品店、茶叶店等鳞次栉比,所售货品极大多数为“中国制造”,名酒茅台、五粮液,湖南猴王牌茉莉花茶,广州“老抽王”酱油,镇江香醋,广东“王老吉”、上海“扇牌”洗衣皂等耳熟能详的商品在这里都能买到。而唱主角的莫过于一家挨着一家、生意兴隆的餐饮店了。时值中午,空气中已然弥漫着酽酽的烟火气,我的胃顿时被撩拨得蠢蠢欲动。女儿介绍说,“唐人街”位于de la Gauchetière大街及附近区域。这片区域曾是犹太人聚集的社区。1890年到1920年,数千名犹太人曾居住在这里。而最先居住于此的华人为陈、谭、李和黄(或王)姓一脉。这些人主要来自广东台山市,是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工人。后来中国香港人和越南华人难民也在此定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福建、广东、广西的华人陆续迁徙于此开店经商,如今的唐人街聚集了200多家商户,其中50多家为餐馆食肆。
唐人街的中华美食以传统的粤菜为主,当然也有火锅、水饺、拉面、锅贴、包子、茶叶蛋、珍珠奶茶等国內常见的点心小吃。我们根据女儿的推荐去一家专司饺子的“网红店”品尝各种馅料的水饺。接待我们的是位六十开外的奶奶。得知我们来自上海,她像遇到了久违的亲人,话匣子顿时打开。她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父母从福建三明来到加拿大,虽然离开祖国将近五十年,但血液里流淌的还是一股炽热的中国情。她告诉我们,由于生意的缘故,很少回到国内省亲,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遇到中国的国庆、春节、元宵节等,就会在店门口悬挂五星红旗,舞狮子、踩高跷,大红灯笼高高挂,她还将中国的美食文化发扬光大,不仅当地的华人喜爱,连土生土长的“老外”三天不吃馋得慌……
在蒙特利尔的十多天里,我天天在“唐人街”打“牙祭”,几乎吃遍那里的华人餐馆,也让我的“中国胃”有了在家的感觉。
看到商户们都在自家店门口张灯结彩,我由衷地感受到鼠年农历春节浓浓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