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洁)2020年是“一网通办”改革的攻坚提升年。昨天,《2020年上海市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要点》公布,“一网通办”今年将新增100项“零材料”事项,新增接入500项公共服务事项,新增100项个人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并打造30项高频跨省通办“精品”事项,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
从“能办”到“好办”,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有哪些“数字密码”呢?
1:企业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
将企业发展周期和公民生命周期某一阶段中,企业群众需要到政府部门、公用企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办理的多个相关联政务服务事项,特别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多个事项,整合成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各区、各市级部门滚动推出一批“一件事”事项,开展流程优化再造工作。2020年9月底前,各区至少完成10件,各市级部门至少完成1-2件;2021年底前,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全覆盖。
2:实行“两个免于提交”
2020年,“一网通办”将通过告知承诺、电子证照应用、数据共享核验、行政协助等方式,实行“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同时,推动“两转变”——“一网通办”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向“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转变,从“能办”向“好办”转变,使个人办事更加方便、快速,法人办事更加高效、可预期,切实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3:数据治理的三个“应做尽做”
持续深化数据治理攻坚,提升对“一网通办”改革的数据支撑。
推进信息系统上云“应迁尽迁”,推进全市党政机关新建信息系统及其他具备上云迁移条件的信息系统全面上云,加强电子政务云建设。推动业务专网和信息系统“应并尽并”,及时清理“僵尸”信息系统,将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大平台。实现公共数据“应归尽归”,建立完善全市公共数据分层采集体系,拓展交通、口岸等行业数据归集。同时,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和应用,建成全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建立完善“应用场景”目录,推进公共数据按需实现有效整合和共享,有力支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4:提升“四个统一”支撑能力
提升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总客服、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统一物流快递支撑能力。
拓展“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为统一总客服的实时服务能力,探索在线人工客服与智能客服相融合的方式,提高“一网通办”问题处理效率。
5:新增归集不少于500类电子证照
深化电子证照归集与应用,新增归集不少于500类电子证照,基本覆盖全市党政机关签发的证件、执(牌)照、证明文件、批文、鉴定报告,推动民生领域的实名制卡全量归集,推行电子化应用。
6:实施“六个再造”
再造申请条件,实现由“一证一次告知”向“一事一次告知”升级。再造申报方式,推行“多表合一、一表申报”;整合“一件事”所需申请材料,实现一次提交、多次复用。再造受理模式,线上通过“一件事一次办”专栏统一入口,在“一网通办”平台实现统一受理。再造审核程序,加强部门协作,优化内部流程,实施“一网办理”。再造发证方式,由发证窗口“一口发证”或通过统一物流快递方式送达申请人。实现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发放、同步归集。再造管理架构,明确“一件事”行业牵头和协同部门,创新“一件事”管理模式,形成优化流程、强化监管、提升服务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