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隔离的马合芹如今是一名抗疫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
编者按
他们,来自疫情重灾区湖北,入沪后主动隔离。在那些困于一方天地的日夜里,医护人员的照料、居委会的关心、邻居的“投喂”,让他们解决了生活上的不便,消除了心理上的不安,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那些天,上海这个“第二故乡”是他们强大的后盾;如今,解除隔离的他们也想成为别人坚强的后盾。
“我是湖北的,等隔离结束,能做志愿者吗?”感恩于隔离期间居委会干部无微不至的照顾,湖北籍、现住奉贤区南桥镇的马合芹在隔离结束后,报名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2月17日,她接到居委会的上岗通知,从需要帮助的被隔离人员,成为了一名帮助他人的抗疫志愿者。
原来邻居那么可爱
收发临时通行证、量体温、为来沪人员登记信息……租住于南桥镇正阳二居莱茵之恋小区的马合芹作为志愿者已经上岗一星期了。“居委会干部真的不容易,别人都是家里宅,就他们是‘春节刷步王’。”这是马合芹上岗后的最大体会。
疫情发生时,马合芹一家都在老家湖北广水,看到新闻里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怕影响丈夫上班,当即决定年三十连夜赶回上海。回来的路上,他们一直和正阳二居保持联系,年初二凌晨一回到南桥就立即向居委会汇报。第二天一大早,居委会干部和南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就上门了,不但为他们量体温、消毒,更送来了家里紧缺的米、油、消毒液等物资。
隔离期间,每天有医护人员来给他们量体温,居委会干部、保安和志愿者一直给他们消毒、送快递、送外卖、扔垃圾,甚至燃气卡用完了,居委会也立即派人上门帮他家充好。怕隔离家庭无聊,镇里还组织了一场非遗传承人线上撕纸体验课。
“挺感动的,邻居们一直给我们送米送油送蔬菜。”1月28日,马合芹在朋友圈晒出一张照片,门口居委会送来的物资旁边,还有邻居送来的蔬菜水果。此后她又接到多次邻居的“投喂”:牛奶、水果、虾、肉、饼干、零食,甚至有给她女儿买肯德基的,乡下有田地的邻居还送了很多次菜,都是把东西送到门口,发个信息告知一下就走了。
马合芹一家租住在这个小区将近4年,平时邻居们不声不响,一次疫情,才知道原来他们那么可爱。
做志愿者报答恩情
2月10日是马合芹解除隔离的日子。在这之前,她就提出了想做志愿者的想法,但开始还有些担心:居民们知道她是湖北籍,又刚刚结束隔离,会不会心有顾虑?居委会是否会同意?
2月17日,居委会终于通知她上岗。马合芹特别高兴,天天到居委会报到,认认真真站在门口,量体温、发出入证。很快她就发现,没有人对她的籍贯和刚刚结束隔离这件事介意,对她的态度一切如常。
“其实我想做志愿者不仅仅是因为隔离期间受到大家的照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公公的生命是街坊们救下的。”马合芹说。原来4年前,马合芹的公公在正育菜场门口突发中风昏倒,正阳二居党总支书记郑卫华和江海派出所民警紧急把他送到医院,当机立断在抢救书上签字。当时,没有人知道这名老人是谁、家属在哪儿,全镇有3万多人通过网络转发寻人启事,周边的邻居帮忙挨家挨户询问,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万人寻找家属的接力才通知到家属。这,让马合芹深深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暖。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杨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