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最美童声”为抗疫加油 广告 脚踩生死线 与“死神”抢人
第13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0-03-04

脚踩生死线 与“死神”抢人

话剧《护士日记》记录下那场“生死较量”

编剧陆军

主演刘婉玲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与人类文明进程相伴相生的天灾人祸作殊死较量时,都不能仅仅以牺牲无数人的生命与尊严作为筹码,而是要由全社会的科学、良知、秩序、担当与奉献的合力来共克时艰,决战决胜。”这是写在话剧《护士日记》剧本扉页上的话,也是编剧陆军、袁香荷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

由上海戏剧学院与中共松江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与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的话剧《护士日记》计划将于今年4月搬上舞台。作品灵感源自疫情期间发生在那些平凡的医护工作者身上真实感人的故事。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陆军直言:“我希望借此表达对白衣天使的崇高敬意,拓印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特殊经历。不仅仅是吟唱与咏叹,更要有反思与痛悟,让这部话剧忠实记录时代胎记,提醒国人不做‘精神病毒’携带者,避免悲剧重演。”

他们是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也随时可能变成被疫情风暴席卷的病患,他们的脚踩在时时可能感染的生死线上,却正是在这最危险的战场“抢”下一个又一个面临死神召唤的重症者。而就在他们夜以继日奋战的同时,他们的家人、朋友可能正分散在不同的医院接受治疗和救助。每个医护工作者可能同时也是父亲、儿子和丈夫,母亲、女儿和妻子;然而,在这一刻,他们把“医护工作者”这个身份放在了首位。这就是对抗疫情时,他们的选择。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的选择,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护士日记》用日记回溯的艺术结构,将各色人物、生活百态、生死存亡等串联起来,独特的叙述方式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导演张仲年评价道,《护士日记》作为今年中国首部抗疫题材大型话剧,充分抓住了充满戏剧性的场景,通过反思疫情,给观众以思想的启迪,相信这部话剧能够呈现社会效益和艺术效应双重价值。

作品汇集了强大的主创阵容,编剧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陆军及其研究生袁香荷担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伊天夫担纲导演,其参与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华奖;服装与化妆造型设计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化妆造型总设计师徐家华担任;刘婉玲、李传缨、薛光磊等上戏实力派演员与沈陶然、郭晗等表演新锐将倾情出演。

“携手抗击疫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剧本自2月10日问世之后,受到多方关注。”陆军介绍,浙江作协《江南》杂志及中国剧协《剧本》月刊等将登载剧本全文,多个戏曲院团希望能改编上演,松江区与上海戏剧学院更是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确定在创作演出条件恢复后将此剧列入双方合作重点议题。“面对抗击疫情、捍卫生命这一场伟大的斗争,剧作家如何用作品来回应时代的呼唤,这部话剧体现了戏剧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中国剧协党组书记、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剧作家陈彦点评道,《护士日记》是抗疫题材戏剧创作的可贵收获,剧本主题好,结构巧妙,人物生动,分寸感把握得当。

本报记者 朱渊

记者手记

“艺”起前行

编剧陆军率先创作的话剧《护士日记》,延续了他去年创作的白玉兰奖获奖剧目《生命行歌》中对生命价值的体悟。有着感同身受般体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子枫,让我们在《生命行歌》中感受到“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循环。有意思的是,陆军透露,在他创作的同时,有其他省市的编剧也受命准备创作一部抗疫主题的话剧。外省市编剧惊觉,细看17年前为非典创作的剧本,如今用“新冠肺炎”全文替换掉“非典”,竟然完全成立!陆军“深受启发”道,历史可能会如生命一般循环,但是我们怎么会走到同一条河里?

为什么在家国命运遭受挑战时,我们总是需要有思考的艺术家?因为,艺术能照亮路途,让我们“艺”起前行。有思考的艺术家往往能更敏锐地指出方向,并为身处困境的人们点灯。

艺术家的崇高使命之一,就是让自己的艺术创作成为历史的胎记——今后,大家也能以此“史”为鉴,避免坑坑洼洼,直奔康庄大道!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