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书,你是否会对一本书从无到有的过程和背后的“生产者”产生好奇?昨天下午,志达书店带着网友们开启了“云游出版社”的模式,这也是“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重点活动之一,“云游”第一家是位于福州路上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此次疫情期间,上海译文出版社筹备了一年多的天猫自营店甫一开启,许多书籍立刻“爆单”,尤其与环境、疾病相关的经典之作、纪实作品,描写埃博拉病毒缘起的非虚构作品《血疫》的销量达到了10万册,日均下单有七八百册。
新 《编辑部的故事》
隔着出版社的玻璃门,志达书店邵莉莉和译文社市场部负责人丁丽洁两位主播各自手持一本《理智与情感》及《傲慢与偏见》,核对“密码”无误,大门打开,出版社办公室里到处堆满书的景象一览无余,网友留言区立刻弹出评论:“《编辑部的故事》真的给我好多幻想。”
两位主播一路走一路介绍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经典作品,比如几乎人手一册的《现代汉语词典》、镇社之宝《海明威文集》,屏幕左下角弹出“主播正在讲解:《海明威文集》套装16册18卷”,点进去就是商品链接。观看时还会弹出优惠券,倒计时提醒赶快领取。右下角送花点赞的人数时时更新,“点赞人数满2万就抽奖”。主播带读者逛完两个楼面后,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昱宁和社长韩卫东坐进了直播间,从专业角度揭秘编辑的工作状态、开出“社长书单”。
新 图书零售方式
志达书店背后的上海悦悦图书有限公司本就是一家以电商起家的文化公司。资料显示,“悦悦图书”自2006年正式入驻淘宝,开启线上售书模式,2009年成为淘宝图书类目第一家五皇冠的卖家。同年,“悦悦图书专营店”入驻天猫平台,成为第一批图书类目的商家。2014年,悦悦图书通过淘宝销售实洋过亿。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悦悦图书在复旦大学校区与阿里推出全国第一家高科技书店“志达书店-天猫未来店”,消费者在这里买书,离店时不用等售货员结账,只要走到终点闸口就可以“秒通关”,许多人将之称为“无人书店”,成为图书行业第一家试水“新零售”的书店。
在出版社看来,“新零售”的概念是将今后整体营销建立在线上引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平台,其中有电商平台的出口,也有实体书店的出口,一起进行资源整合,每一个销售渠道都有自己的作用,各自都有服务群体。出版社未来直接面对读者,增强直接服务读者需求的能力。”韩卫东说,“未来的服务是抓需求,再增粉。”
其实,上海译文出版社自带流量,拥有大量多年“忠粉”,韩卫东观察到,“以前出版社都不知道读者在哪里,但是有了自营店之后,读者的男女性别、年龄、身处地点,基本都能够了解了。而且,译文的粉丝转化率高、黏性足、专业性强,这是我们宝贵的‘私域流量’。”疫情令大家“宅家”,导致了数字阅读爆发式的增长,电子书的销售反过来带动了纸质书的销量,“先有流量,有需求,再按要求供货。”
新 需求及竞争力
“怎么把读者的需求变成机会,这是书店人需要思考的。”罗红说,每家书店的基因不同,要找准差异性与核心竞争力,“除了天猫店有的七八万种长销书,我们还在微店重点推出了两类书籍。一是疫情相关图书,比如《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店里都卖空了;二是与直播讲座内容相关的书籍。直播一小时,2000人次观看量,可以卖出200本左右,销售转化率约有10%。”
据悉,“云游出版社”系列的第二站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后面还将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现在“云”上——“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特别网聚的直播间里。罗红说,每一家出版社都有各自独特之处,了解之后,我们会对书业这行有更多的爱。
本报记者 徐翌晟
记者手记
阅读无休
志达书店背后的悦悦图书首先呈现的形式是网络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传统行业的典范,前者从网络书店尝试了线下运用“黑科技”的“无人书店”,因为疫情又回到了“云端”,而后者因为公众号的推广、自营店的成功尝试,在疫情期间更坚定了新零售的发展布局,每天三十几万元的销售额,生意来不及做,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笑言:“所有在家办公的同事都被召集去帮忙天猫店发货。”书店和出版社,各自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探索着产业链上的突破,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
未来的图书销售,一定会直面读者,选题的快速反应,各种资源对接,是网络时代对于出版行业的要求,编辑作者转型主播从幕后走到前台,不再是钱锺书口中那只下蛋的母鸡。译文出版社还透露,因为疫情的扩散转移到了日本,以及今年的奥运会话题,下一个阶段出版社的许多书目就将集中于“日本主题”。阅读的力量把上海书展的活动放到了网上,因此,全年无休。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