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浩
清理旧物,发现数支崭新的自来水钢笔,我想送人,没有一个说要的,连正在练习硬笔书法的儿子也不要。弃之可惜,藏之无用,全成了鸡肋。
无怪乎,当今在手机和电脑普及的信息化社会里难道还会有成人用钢笔写字吗?它早已经让人淡忘。可我们念书那阵子,有一支好钢笔却让人羡慕,见到有人穿着制服,上衣兜上卡一支钢笔,可谓非常时髦,若再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更会让人赞叹不已。用铅笔写字毕竟幼稚,错了可用橡皮擦掉重来,写钢笔字则不能老是涂涂改改,因而钢笔也就成了一种有文化的象征。
记得上小学时通常已不怎么写毛笔字了,但铅笔的质量又太差,不是抽铅芯就是断尖儿。一支铅笔,用不了几天,连削带折就只得扔了。不过学校规定,要读五年级后才能使用钢笔写字。
那时父亲给了我一支旧钢笔,写了没多久,墨水便开始从笔杆的缝隙间向外渗漏,只得用废纸层层包裹,充当“蘸水笔”继续使用,常常弄得手上、作业本上污迹斑斑。直至考上初中,好不容易才盼来了一支一块二毛钱的“永生铱金笔”,银白身,吸管式,出水十分流畅,让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从此,它默默地陪伴着我做读书笔记、札记,幻化出美好的字句来滋养心田,或用它做作业,写周记,写作文,直至参加“中考”,其功不可没。
上世纪六十年代,圆珠笔在国内问世了,当时也叫原子笔,要比钢笔方便,用完了换个笔芯,或扔掉买支新的。可是,用圆珠笔写出来的字,笔画粗细不均,毫无流畅细腻的感觉。有时,笔芯小管子黑乎乎的油还有好长一段,可写着写着就不出油了。有一种看不到芯儿的密封圆珠笔更让人狐疑:才用了没多久,怎么就写不出字来呢?糟糕的是有时笔端还要漏油,使字迹模模糊糊。而且用圆珠笔写大大小小文章,总得先打草稿,再认真地抄录一遍,边抄录边修改,既费时又耗力。
圆珠笔,屡试不爽,于是我初心不改,使用钢笔继续笔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只要握住它,在我笔势下倾的刹那,总能获得前行的力量和勇气。我常常看着笔尖的墨水流泻在一页页稿笺纸上,一字字、一行行。
值得欣慰的是至上世纪末,我用它记录了独一无二的心情,竟然书写了数十万字文章、书稿,公开发表或出版,莫名的感动浮上心头。因我与钢笔的情缘,因我对于传统书写方式的尊重,因我对于字与纸的一往深情。
俗话说:手巧不如家伙妙。自来水钢笔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从本世纪始,虽然我已用“五笔字型”敲击键盘替代了钢笔书写,但在随身的包中始终存放着一支钢笔,它是我的“初恋”,它是我的至宝,勾连起一段旅程,擎起一份传统,一份在浮躁社会下的安静与沉淀。
众里寻他千百度,再回首,才发现:用得合适、舒心就好,平淡是真,至于其他,谁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