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跃中)“疫路艰辛”难阻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到3月3日,普陀区外资企业100%复工。今年前2个月,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3.74亿美元,同比增长34.64%。通过政府快速反应、精准服务,进一步提振了外资企业在中国和在上海发展的信心。得李贸易拟增资2亿美元、东泓投资拟增资1000万美元,纹意商贸日本总部追加投资217万美元正在落实中,纳尔科美国集团总部也将进一步加大中国投资。据介绍,这也是普陀区在疫情期间,巧解外资企业的“三大难”起到的积极作用。
●解决物资购买难 口罩等防疫物资紧缺,是企业复工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普陀区通过动员市场力量、精准施策,将关心关爱主动送到企业担忧前,不让一家外资企业因为口罩等物资耽误复工、延误生产。
●解决人员返岗难 各街镇、园区等企业服务专员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和招聘计划,帮助员工有序返岗。依托“就业源”、“创业汇”等公众号,提供各类就业创业线上服务。
●解决经营发展难 加快推进“上海28条”“普陀12条”等援企政策落地见效,精准实施“减免缓退补”等纾困解困措施,采取先行网络审核后期补交纸质材料方式,为上海本尼莫等10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提供了便利。通过“组合拳”、点上突破,积极协调民营企业业主方,为部分重点外资企业减免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