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亮眼数字都是干出来的
2019年全市GDP达381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
2019年上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
上海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4.7%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4平方米
年内日均新设企业约1500户,比上年增长12.0%
昨天,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2019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详实展现上海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新成果。
经济充满韧性与活力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81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6.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15.73万元。
市统计局分析,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及自身结构调整阵痛等因素影响下,2019年,上海市GDP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经济韧性。其中,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速为8.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器”功能更加突出。
就业物价形势稳定,全年上海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3%以内,新增就业岗位58.91万个。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
内需经济持续稳固,上海“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消费和投资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继续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速。同时,上海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万亿元,规模继续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比上年增长6.5%。
市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公报显示,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42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15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5元,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至年末,全市共有1589.57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77.1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20元提高到248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21元提高到22元。至年末,全市共有1540.69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349.8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加快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实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镇全覆盖。年内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8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3家和社区老年助餐场所217个。至年末,全市部门有养老机构724家,床位15.16万张。
大力实行旧区改造。全年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6.3万套,完成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55.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9万户。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2平方米。
市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上海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进地铁”等活动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全民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全年新建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345个、市民健身步道112条、市民球场76个。市民就医获得感增强,“量质并举”推进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30%;市级医院实现44项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卫生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城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公报显示,2019年,上海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4.7%。全年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1079.25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
全年完成新建绿地1321.02公顷,新建林地11.3万亩,新建城市绿道210.14公里,新建立体绿化40.63万平方米。黄浦江滨江绿道45公里核心段贯通,外环绿道浦西段基本贯通,持续推进建设市级重点生态廊道17条(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7.6%。至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4平方米,城市公园数达352座,林荫道达245条,湿地保有量46.46万公顷。
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全市建成两网融合回收点1.5万个、回收站201个和回收场10个。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公报显示,2019年,上海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108项措施,不仅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46位进一步提升到31位,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上海年内新设外资项目数量增长21.5%,外资实际到位金额增长10.1%;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新增50家和20家。截至2019年底,上海“一网通办”总门户接入事项2261个,线上办事651万件;审批事项提交材料和办理时限分别比上年平均减少52.9%和59.8%。随着政务服务效率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年内上海日均新设企业约1500户,比上年增长12.0%;工业投资增长11.3%,并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反映出工业企业较强活跃性。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