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一飞
2月20日,东方卫视警务纪录片《派出所的故事2019》第8集准时在B站上线。透过细节,眼尖网友立刻感受到了这一集的不同寻常——屏幕右下方LOGO中少了“2019”。与此同时,“抗疫实录”四个大字跃入视线。
评论区里顿时热闹起来:“所以现在不是12集了对吗?”“你们也太快了吧!”“豆瓣9.1,B站9.8。凭啥?真实。”……还有人提议,“本集开始该系列更名为《派出所的故事2020》”。
这话在理——打破常规临时加入的抗疫特辑(三集),绝对属于刚刚火热赶制。主创团队希望用最生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非常时期“逆行警察蓝”用身体力行赋予“勇敢”和“温暖”的全新注脚。
创制“番外”的任务属于主动申请。此前,针对常规内容节目团队已启动一轮紧急调整,各方反响良好:第六集“情满佳节”中,第一时间增加春节期间民警日夜奋战防疫前线内容;第七集“此情此‘警’”中,即时播出由导演组特别赶制的防控宣传片,并得到“上海发布”公众号推荐,播放量达10万+;邀请一线民警代表录制的《不放弃》手语版抗疫MV一经播出,即获得央视新闻、光明网、央视网等官方微博的关注和转发,全网播放量315万+……但大家觉得还远远不够。
总导演蔡征和执行总导演邵英藜聊了下。不约而同,两人都琢磨必须再做点什么,“最好再跨深迈前一步。”很快,“聚焦基层民警开展疫情防控特别增设抗疫特辑——《抗疫实录》”的计划构想,在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领导那里得到了“全力支持”的答复。几通电话里反复强调:“务必做好自身防护”。
线上筹备会通知是2月6日在微信群组发出。来自编导、摄像、项目经理、技术保障、录音指导岗位的20余位成员齐刷刷秒回——“收到”。没人询问细节,大家待命已久。
创制的若干要点都在翌日定下:摄制组分成四支小分队,分赴青浦道口、虹桥枢纽、新客站等直面大客流的地标,外录时间从2月8日到15日;后期组即日起每天收集素材,抽调人员进行剪辑。更为重要的是:上线时间点的进一步明确——“力争2月20日播出。”
摆在所有人面前,可能会是职业生涯里创制时间最短的项目——十多天时间里,需要疾速跨越方案策划、前期采访、后期制作这一整套流程。而通常,这是3周左右的工作量。几乎从会议结束那刻起,整个内容团队连同前来支援的技术和后期等友邻部队全面转入“战斗模式”。
策划阶段,首要是对节目体量做出判断。这个环节没有过多讨论,目标直接定为三集,每集50分钟常规体量不变。大家的共识是,“只要我们有勇气,肯花时间沉下身子去跟踪,那些在抗疫最前线发生的故事里必然能撷取到火热素材。”
争分夺秒的外录开始了。与常规节目相比,这一次的采访对象和地点都呈倍数上升。除了在定点派出所的24小时蹲守,外录团队还依据警情随时变更路线——时不时,当隔壁派出所出现突发事件的讯息传来,立即跳上车直接追踪过去。
7天时间里,正是借助这种“蹲点+”的方式,四个前沿小分队与协同作战的上海市公安局宣传处影视科一起疾速运转,分别跟拍到了杨浦分局临时突击队、虹口分局热心公益募集的女民警、普陀分局隔离点社区民警、静安分局巡逻民警等多地一线动态。
从打击违法犯罪,到排除疑似人员,再到暖心警民关系,把这些海量素材熬夜梳理后,一条既展示硬核力量,也传递暖心“绕指柔”的叙事主线捋了出来。
一直以来,“做说明书”的创作比喻在团队成员之间高频“转发”——所有老百姓是这份说明书的阅读对象,内容清单要涵盖返城人流可能带来什么?如何做好自身和家人预防?城市采取了哪些防控举措?……总之,一切能让人安心、踏实的要素都会安放其间。
比如,返程高峰节点来临之际,“《抗疫实录》中记录了上海公安机关为应对复工返程高峰启动高等级勤务,加强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区域巡查守护的实况。民警们严格把守火车站、机场、各大入沪道口等重要关卡,测温、分流、排查、劝说戴口罩等事无巨细,守一道关,护一城人。”2月21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信为节目的用心呈现写下好评。
凑近看20多分钟的这个单元,不仅充分调动了镜头语言,人物采访、案例展示、动画演示等表现手法也被轮番运用。如此用力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更多人了解进入上海的必经关卡手续,由此早作准备,尽可能减少聚集时间。
对于这样周到的“关口前移”,网友们用了6000多条弹幕隔空回应——“辛苦了!”“全程泪目!”“感谢你们,也感谢带来这集的所有工作人员”……而在评论区置顶贴下,正成为全网热点的那段对话目前已收到1600多个“赞”: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没事,我就是一个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