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
湖北一对父母完成心愿 来上海见女儿最后一面 闭环转运 环环相扣
第3版:要闻 2020-03-12
不少旅客从上海入境前往苏浙,浦东国际机场因此多了两个专门集散点

闭环转运 环环相扣

前往江苏的大巴即将发车

浦东机场T1航站楼1楼的浙籍人员集散点 本报记者孙中钦 摄

从3月6日起,为防控输入性疫情,上海两大机场设立了人员集散点。从重点国家或地区入境的旅客,须经过健康检查、资料登记后,由接驳巴士或私家车直送目的地开始14天隔离,避免他们搭乘公共交通带来隐患。

因为不少旅客需在上海入境后前往苏浙地区,两地已派遣工作组分别入驻上海机场。昨晚,记者来到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1楼的苏浙人员集散点,实录这一幕闭环转运场景,堪称教科书般专业、高效、有序。如同一台安静运行的精密机械,集散点通过环环相扣的运作,将一批批旅客送往各自的目的地。

关键词一 闭环

在浦东机场T1航站楼国际到达出口,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的志愿者正在机场大厅为旅客登记信息,他们防护服背后写着浙江、江苏及自己的名字。这个处于隔离区外的区域,正是两省集散点的“安全区”。

在此排队登记的旅客,护照上都贴有绿色标签,说明是非重点国家或地区入境旅客。他们身后不远处,一排隔离板将大厅隔成两半,护照贴有黄色红色标签的旅客,在隔离区登记后将被送离机场,与其他区域完全隔开。

根据苏浙两省的规定,即便有绿色标签,旅客也不能擅自离开。在登记完个人信息后,他们或乘坐专门班车或乘坐私家车离开,接机人与司机也都登记过信息。到达目的地后,他们还须做好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

被分流到集散点隔离区的旅客规则更严:只许乘坐班车,不许私家车接人。在隔离区门外,记者看到一对夫妻驾车来沪接刚回国的孩子,但被告知不能例外。所以他们只能看着孩子上大巴,自己驾车一路跟随。

一位浙籍旅客告诉记者,他们这个航班从日本东京来沪,护照上被贴了红色标签。旅客下机时每五排一批,从廊桥到入关再到行李转盘,只有他们一个航班的旅客,一路看到的几乎都是全身防护的机场工作人员、海关人员与集散点的志愿者。他们在完全的“闭环”中完成入境手续,随后乘车离开上海。

关键词二 效率

与几天前第一次采访时相比,记者昨天非常明显地感觉到:集散点的运行正不断进化,管理更加严格,配合更加熟练,衔接更加流畅,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

在隔离区,一位旅客告诉记者,回国前听说入境非常麻烦,至少要5小时以上。但现在从他下飞机到准备上车只花了大概两小时。所有流程的每一步都有明确指示,只要顺着指引一路完成登记、入关、健康检查等步骤,就能顺利来到这里等候班车。

在集散点隔离区四周的每一个通道,都有专人值守指路,防止他人误入。班车准备出发前,志愿者会通知旅客排队,一个个报名字,说完中文再用英文重复一遍,确认无误后引导队伍依次从15号出口离开机场上车。记者注意到一位志愿者防护服的胸口贴着一张红色标签,一问才知道这是他的身份标示,方便红标旅客跟随他行动。随着又一批旅客离开,隔离区变得空无一人。这时,身穿防护服的清洁工迅速就位,收走垃圾,将场地打扫干净后喷洒消毒药水,等待下一批旅客进入。

经半个多小时观察,记者发现整个集散点就像一台精密机械,安静高效地迎来送走一批又一批旅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几天磨合,团队对从重点国家或地区入境旅客进出空港的操作步骤已非常娴熟,而旅客也十分配合,因此整个流程越发顺畅。

关键词三 直达

接下来送到哪里去,这是集散点旅客最关心的问题,记者在现场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有人说到目的地后若有独立住宿的可以居家隔离,也有人说会被送到集中点统一隔离,还有一位班车司机则表示,他的任务是接没有明确去处的旅客去机场附近酒店就地隔离。

江苏籍旅客陈小姐,因签证到期从日本鹿儿岛回国,她得知自己将被送到位于连云港的隔离点隔离14天。因为没有国内手机,她赶忙到一旁用公用电话通知家人。“这次回来的时机不太好,但也没办法,先过去隔离几天再说吧。”陈小姐说。

而另一对留学归国的小情侣,最终目的地是南京,被告知可以回去居家隔离,但先要乘车统一去集中点。从那边怎么回去还没有方向,但他们表示只要能回家就很满足了,绕点路是小事。

一位志愿者告诉记者,因为苏浙两省旅客的目的地分散在多个地区。从上海出发的班车会把他们送往两省的多个集中点,再根据各地防疫部署和实际情况分流。有的就地隔离,有的由地区派人接回去集中隔离,还有的可以居家隔离。但有一个原则是相同的,全程尽量避免他们接触除志愿者和司机外的其他人,点对点直达隔离场所。这也是设立人员集散点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四 秩序

在集散点候车的旅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虽然护照被贴上了红标,而且必须经过诸多步骤才能顺利登上大巴离开,但大家并不着急,安安静静地或看书或看手机,跟平时候机时一样,看不出有多少紧张和烦躁情绪。

一位浙籍小哥告诉记者,自己在国外工作,这阵子非常担心,倒不是因为当地疫情有多严重,而是看到很多人还不够重视,出门连口罩都不戴。本想在国外呆到疫情结束再回来,无奈这几天因为家里有事只能硬着头皮回国。不过,飞机抵达上海才短短两个小时,他的担忧就一扫而空。

“因为看到国内的防疫措施非常到位,措施越严格,我们越安心。”小哥告诉记者,他知道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每天新增病例也越来越少。即便如此,他在入境时还是看到了最高级别的防疫举措以及闻所未闻的“闭环直送”。他说:“这些繁琐的举措,都是为了保护我们和其他人的安全。所以非常理解。”小哥觉得,发生这么大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他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配合,服从安排。又一辆班车即将出发,排在候车队伍中的小情侣有说有笑,小哥边走边和家人视频报平安,一位姑娘在出门前对志愿者说:“你们辛苦啦,加油!”大巴关上车门疾驶而去,志愿者摘下护目镜擦去雾气,转身回到岗位准备迎接下一批旅客。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