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病房不会与外界产生交叉污染本报记者孙中钦摄
最近,新冠肺炎痊愈者不断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走出,这个攻克新冠肺炎的“上海堡垒”也逐渐为人所认知。公卫中心的哪些医疗建筑设计保护了“白衣战士”?
作为上海市公卫中心的总设计师,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国家卫健委医疗建筑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陈国亮接受本报采访,解读公卫中心设计细节,并分享本次疫情带给医疗设计行业的思考。
负压隔离 病毒跑不出来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负压隔离病房是个新鲜词。新冠肺炎患者所处的负压病房内气压低于外部,因此病毒跑不出来。如果内部负压环境发生变化,还会启动报警装置。
设计师认为,负压隔离病房的设计关键是:压差、过滤、布局、控制和密闭等五大环节。负压隔离病房之所以能成为负压环境,这是因为设计通过控制各个不同区域的送、排风量的差异,形成了区域间的空气压差。为保证各区域之间形成空气压差,建筑必须形成密闭空间,包括密闭的门、窗,无缝隙的墙、地、顶,以及穿越楼板、墙体的管线的密封。在气压环境下,气流从安全区向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定向流动。
不少媒体较为关注病房的排风设计,其安全性,极大程度关系到医护人员和病房外部人员的安全。即使是在空气已经不对外直接流通的负压病房内,设计师同样将排风问题考虑在内。
“病人躺的床头是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因为他呼出来的气体都在这里积聚。在这个位置我们会设计一个排风的装置,将气流抽掉。同时,排风装置末端设置高效过滤,避免对外部空气的污染。”陈国亮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负压病房的送、排风都有着严格的每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同时还必须经过高效过滤,以保障医护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对外部大气的污染。
平战结合 做好三位一体
陈国亮认为,本次疫情检验了医疗设计行业规范,为行业设计带来了很多可改进的思考。首先,在定位上,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不是单纯的一个临床诊疗中心。它的定位是集临床诊疗、临床研究、教育培训三位一体。这让公卫中心在非疫情期间,也有其应用价值。
为服务医护人员日常使用,公卫中心按照安全区、限制区和隔离区严格分区。“为了做到平战结合,在隔离区里面,我们分了两个组团,一个收治呼吸道烈性传染病,一个收治非烈性传染病,如肝炎、肠道类传染病等。这两个组团之间保有一定距离,防止相互感染。同时,每一个组团250张床位,我们还分成了4栋楼。这样一来,在非疫情暴发时期,同样是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可以把不同种类的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分别安置在不同的楼栋里,防止相互传染。”陈国亮表示。
见习记者 张泽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