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这两年不知为何一段时间就会莫名头晕眼花,只以为是高血压犯了,一般卧床休息或用药过后就好了。”患者李大爷说,可是最近有点不对劲,总是感觉很累,行走时气短,有时候还会半夜闷醒,以为老毛病又犯了,可检查下来竟是心力衰竭。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主任、上海心衰中心委员张雅君教授提醒,胸闷、劳累性气短,双下肢浮肿,莫名疲劳等现象均是心力衰竭的前兆,一定要及时就诊,遵医嘱按时、准时服药,以免因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所有心血管病发展末期都会形成心衰
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呼吸系统等疾病在病情发展到终末阶段时,都会出现心力衰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而且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心衰症状会逐渐加重,每次加重都会对心脏带来不可逆损伤。因此,张主任指出,应高度重视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标准化、规范化的诊治工作。
事实上,心力衰竭已成为全球的健康重负,目前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约有2600万,患病率为1-2%。欧美国家70岁以上人群心衰患病率≥10%。74%的心力衰竭患者病程中至少有一个合并症,此类患者更容易发生疾病的恶化,导致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晚期心衰预后比部分实体肿瘤和心肌梗死更差,严重者5年存活率不足20%。
张主任表示,心力衰竭与绝大多数慢性疾病不同,个体化治疗的特征非常重要。目前,中国心衰中心在全国各省配有250家心衰中心认证单位,在上海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和瑞金医院联合上海区域多家医院已正式成立上海心衰中心联盟,已形成由专业的心力衰竭医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医师、社区医师构成的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早期发现心力衰竭的病人,积极控制心力衰竭的程度进展,预防心衰前期病人病情发展,挽救了Ⅱ-Ⅲ级心衰病人的生命。对出院的病人组织随访团队跟踪管理,要求专业医师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每隔10~15天,就要调整用药。对每一名心力衰竭患者,都需要专业医师接诊、诊断、评估、治疗(住院)、和随访、康复的流程中,结合个体指征,确定个体化具体治疗方案。由于同样年龄、同样性别的心力衰竭患者,其用药方案是大不相同。
夜间突然闷醒需警惕心衰发作
张雅君主任表示,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极其严重的心脏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瓣膜病、贫血的人群,都属于心衰的高危人群。
她指出,高危人群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了解自己的心脏状况,抓住早期心衰的蛛丝马迹,及早预防。比如,进行较剧烈运动时,感觉心跳明显加快、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呼吸急促;运动耐力明显比之前差,更容易感觉疲劳,而且总是懒洋洋的;睡觉时,用原来的枕头会感觉呼吸困难,必须换高一些的枕头或是半卧,呼吸才能顺畅;晚上睡觉被突然的气闷、气急而惊醒,被迫坐起,有时可能还伴有咳嗽;吸烟、受凉、吃饭过饱以及情绪紧张的情况下感觉胸部憋闷、疼痛,需要十几分钟才能平静下来;常见食欲不好,腹部饱胀感,双下肢有轻度浮肿。
张主任说,以上这些情况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都提示心衰的发生,心脏功能会逐渐减退,需要患者引起高度重视。
若有心衰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治疗心衰时,患者应遵照医嘱,定时定量吃药,配合治疗。因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心衰患者,应通过控制原发病情来防心衰,尽量掐断原发因素。此外,心衰患者还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注意休息。戒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改善饮食习惯。对已确诊为心衰的病人,除应坚持药物的终身治疗外,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饮食要低盐、控制水分的摄入、进食不可过饱,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
慢性心衰治疗的现代模式及进展
中国心衰患者平均每年再住院率在69%,每位患者再住院2.4次,每次住院平均每人花费7千~9千元。对中、美、日三国心衰研究的分析显示,中国心衰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美、日两国患者,其他特征则无显著差异,住院死亡率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说明我国心衰治疗水平与国际整体水平接轨,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张主任介绍,洋地黄是最早用于心衰治疗的药物,主要采取心肾模式,70-80年代则转为心循环模式:主要是在强心、利尿基础上,使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前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试用儿茶酚胺类和非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和氨力农等)。但这类药物只能改善患者心衰症状,而无法真正延长患者生命。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至今,心衰病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衡调整,特别利钠肽系统的调整已成为心衰治疗的基石。
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才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因此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是心衰药物治疗中的重要里程碑。2018中国心衰指南推荐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方案为ACEI/或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组成。
然而,张主任强调,一旦发生心衰,心脏会进入一个衰竭进展和加重的过程,衰竭心脏的心室重构过程不能被逆转。心衰的预防和治疗应该前移,有效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早期应用防止心脏重构的药物。今后努力方向应集中于:推进急性心衰的预防,减少住院率,建立合理的急性心衰诊治转运机制,改善和提高终末期心衰的护理水平,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促进心衰跨学科的协作研究,加强心衰诊治的质量控制和考核,提高患者的教育和支持系统效能,为所有的患者提供公平的医护条件,同时应重视中药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规范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实践。
■专家简介
张雅君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远程医学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参加国家九五高血压研究课题,完成先心病,冠心病研究课题,多次获得科技省、市科技进步奖,发表医学论文30于篇。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完成心脏导管,心脏造影,起搏器安装,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冠心病介入治疗等4000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