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孟英
女儿顺产生了个八斤重的洋娃娃小千金,母女平安。当我听到这一“特大喜讯”后,一颗为女儿操心担忧而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更为欣喜的是年过花甲终于盼星星盼月亮地盼到了当上外公了,那种喜悦、兴奋、开心已无法用优美语言与华丽辞藻来表达,万语千言汇聚成二个字“开心”。
小外孙女是个混血儿,长得非常漂亮可爱:大大的眼睛、黑黑的眼珠、白白的皮肤、褐色的头发、圆圆的小脸、大大的耳朵,整个一洋娃娃模样,真是人见人爱。面对这样可爱的第三代,无论是她的外公外婆还是她的洋爷爷奶奶都恨不得把所有的宠爱、溺爱与关爱都倾注于她的身上。
隔代喜欢中外祖辈都一样,都有那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感觉。但是,在不同的国度里由于人种、文化、观念、思维、教育与理解的不同和异样,使我们在带娃娃的过程虽然享有天伦之乐,但也有一种五味杂陈之感,甚至有时候还会“担惊受怕”或“提心吊胆”。
初冬时节,女儿生产是在悉尼一家口碑不错的私立医院,每天的餐饮号称超米其林级别,但该医院不管是不是刚生好娃的产妇,一律送上的是凉果汁和凉茶水,甚至是冰冷的,我和老伴当即“提异议”,但女儿女婿听从“医嘱”不听劝说一切我行我素,结果一个星期后的半夜女儿突然肚子极度疼痛,紧跟着是不可预料的“大事”发生了,好在抢救及时转危为安,这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幕。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人种”不一样,饮食不一样,体质当然迥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产妇产后要“保暖”,更要休息坐好“月子”。
一个月后,洋娃娃从月子中心回家了,照顾喂养娃娃成了我们老两口的首要任务,我们是小心翼翼地“喂养”她;奶瓶消毒、牛奶加温,不能烫、不能凉、奶粉不结块等,一切都要小心和讲究,生怕有“闪失”而影响娃娃的健康。晚上睡觉时除了给娃娃穿厚厚的衣服,还要盖上厚被,生怕着凉感冒了。但这一切并没有使这小家伙感到舒心而安宁入睡,总是吵闹不好好睡,弄得我们不知所措。而洋女婿带娃娃时却颠覆了我们的传统习惯,他用凉水冲奶粉喂娃吃,睡觉时衣服穿得很少,而且身上只盖一条薄薄的毛毯,我们见状担心极了,可意想不到的是娃还睡得特香特安宁,第二天啥“状况”也没有发生,我们的担惊受怕是多余的,也许是人种与基因不同的缘故。
老外也非常注重“早教”活动(也叫玩耍活动),各街区图书馆、活动中心等都举办这种公益活动,而且内容丰富多彩,除了有讲故事、搭积木外,还有唱歌、跳舞、做游戏及形体锻炼等,目的是培养婴幼儿的感知能力、肌体协调能力及开发智商。
女儿女婿把刚三个月大的娃娃送去“早教”,其中早教中的手抓小孩脚掌头朝下的“倒挂”形体锻炼,让我们看得心惊肉跳,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但他们却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