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花儿与少年 网课催生“监控热”,如何破? 亲子冲突致伤害,怎么解? 美珍,听说你哭,我会难过
第7版:上海新闻 2020-04-15

亲子冲突致伤害,怎么解?

从1月到现在,孩子们已经在家宅了近3个月,但意外伤害的发生并没有因为孩子们都宅在家而减少。昨天,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获悉,除了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意外伤害外,医院近日还收治了一些因家庭亲子冲突导致的儿童意外伤害,有孩子因被家长打而颅内出血,还有孩子因家长危险使用刀具而受伤,进入了抢救室。

“这些由父母加诸的意外伤害尤其让人心痛。”儿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朱大倩表示,“当发生家庭矛盾时,家长和孩子们都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保持平等的沟通。但愿家长们能多学习一些技巧,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伤害发生在我们最在乎最亲近的人身上。”

在救治这些因亲子冲突而受到伤害的患儿时,作为心理医生的朱大倩及时介入,与这些家庭接触后,朱大倩医生发现大部分错手伤害自己孩子的父母,痛苦后悔之情溢于言表,但伤害已经发生,可能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个孩子妈妈因冲突而用剪刀错手伤了孩子,在和这个家庭的爸爸沟通时,这位爸爸指着那个受了伤却仍在顶嘴、强调理由的孩子说:“现在我也能体会到他妈妈为什么受不了了。怎么教育也不听,就不承认错误,说出来的话能气死你!”

朱大倩医生表示,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同,由于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容易,造成现在的孩子们较为早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强,有自己的想法,也非常在意和别人沟通时的态度。现在的父母也和以前不同,他们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也意味着他们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和以前的父母不同,他们需要看到更多的行为和结果作为证据来确保孩子拥有可期待的有竞争力的未来。现今父母的盼望和压力远超过以前,但他们在孩提时代并没有体验过那些共情体贴有原则的管教模式,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尚待解锁的“新技能”。

朱大倩医生建议,在亲子间的沟通问题上,与孩子交流时保持平等的态度非常重要。尤其在意见不一致时,倾听共情是沟通顺畅的开端。坚持原则性问题的底线不轻易改变可以避免沟通陷入可能引发怒火的无解死循环。非原则性问题上开放适度沟通商讨空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并学会爱和尊重。

同时,作为一个成年人,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也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大多数发生的那些亲子间的伤害性事件也都是在激动愤怒的情绪之下发生的。“爱之深,责之切”是人之常情,但这种人之常情如果不能控制在安全的程度下,就会失控,导致令家长后悔不已的结局。

朱大倩医生建议,常反省自己的情绪感受,有助于家长们在负面情绪唤起前就在大脑中响起警报。“在平静时先制定出在愤怒中的行动策略,可确保在危急时刻也能不出意外地按计划行动。此外,适度示弱,寻找家庭中的同盟者,可让我们在极度疲劳和压力状态下获得喘息的机会。”首席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