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左妍)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市新发癌症病例7.4万,发病率为514/10万,较往年仍有上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因癌症死亡3.7万人,死亡率为256/10万,癌症仍是本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癌症五年生存率为53%,十多年来呈稳步增长趋势,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目前,癌症现患病人45万,患病率达到3%。
近年来,本市积极研究和推广癌症筛查适宜技术,组织开展人群筛查,大力推进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患者生存改善的效应显著。
2013年起本市启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已完成大肠癌筛查444.3万人次,并追踪到确诊癌前期病变患者1.85万人,大肠癌患者3895人,其中早期比例达45.5%,是筛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3.5倍。通过对2013年筛查发现的17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跟踪回访,评估结果显示其五年生存率达到81%,比同年未参与筛查项目因症就诊的大肠癌患者(57%)高出24个百分点。
但随着项目持续推进,居民的参与热情有所下降,至2019年底仍有超过40%符合筛查条件的居民从未参加过大肠癌筛查项目,初筛结果为阳性的居民超过60%未按建议接受肠镜检查,导致部分大肠癌患者错失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今年本市将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适时启动年度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重点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着重提高筛查覆盖率和初筛阳性对象的肠镜检查比例,努力推动“50岁以上人人参加一次大肠癌筛查”,进一步提高本市大肠癌患者的诊断早期比例和生存率。
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三十二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宣传周期间,市卫生健康委将组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学会和市预防医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宣传活动。市民可关注“健康上海12320”和“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获取相关癌症防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