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9日 星期日
PM 2.5污染 一半源自室内 避免盲目刷题 专注强化训练 广告
第10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0-04-17

PM 2.5污染 一半源自室内

“不同污染物的暴露,有着不同的途径。比如呼吸暴露,就是通过呼吸的途径暴露了污染,没有人能例外。”昨晚,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陶澍,以云讲座的形式作客华东师大“环境地理”大讲堂,讲述生活源排放及室内PM2.5污染。陶教授说,室外空气重要,室内空气同样重要,因为这都是PM2.5的排放源。

陶澍教授表示,最近许多人在讨论,疫情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污染仍蛮严重的,网上大家在吵,说汽车也不开了,工厂也停工了,为什么还有这么重的污染?一份2017年的世卫组织报告至今尚未有更新的内容,报告里说,因环境相关的问题而导致的死亡,占人口总死亡比例的10%至11%,包括空气污染、食业风险以及水污染等,空气污染排首位。大家可能没想到,室外的PM2.5占一半,另一半就是源自室内。“十多年前,我们就有这个思路,从空气污染的排放清单做起,这是个非常艰苦的工作,我们做了七八年时间才接近完成。到了后期,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室内呼吸暴露的重要性。之前做的大气传输模型只能探测到室外的,直到现在,全球的室内空气模型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他说。陶澍教授坦言,室外的大气传输模型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要建立室内PM2.5的模拟模型则是比较难的事。

陶澍教授透露,他参与了我国室内空气测定标准的修订。“目前国际上对室内空气标准的测定,是定位在1米到1.5米的高度之间,这是非常合理的,我试图推动我国的标准里面也要规定科学的测定方式。成年人的高度通常是1.6米、1.7米,高一点的人是1.8米,嘴巴的高度大体是在1米到1.5米这个位置,可以作为监测的标准。”陶教授又表示,如果室内空气是均匀的,那么,这个点的监测结果都是对的,可问题是,人们有很长的时间是坐着的、躺着的,小孩子的个子也要矮许多。因此,统一以1米到1.5米的高度来监测室内空气,又显得不太合理。所以,人们更要关注的是室内空气的垂直分布。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