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陵君和他的作品
一位身着白色防护服、全身绷紧的抗疫战士,站立在近4米高的深邃背景中,像一尊欧洲的古典雕塑。由上海青年画家罗陵君创作的油画《逆行者》,在中华艺术宫《“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上颇为引人瞩目。
80后画家罗陵君近年以画上海的老房子作为主题,很少画这么大尺幅的肖像,创作中人物比例较难控制,他在上海中学的画室里一楼两楼上下翻跑,一鼓作气把画中人蓄势待发的气魄显露出来。“医生们面对未知的病毒,义无反顾地保护民众,他们是国家的英雄,这是大写的致敬。”罗陵君说。
创作聚焦老建筑
罗陵君聊起上海的老房子如数家珍。“波澜壮阔的100年,上海的建筑见证着这座摩登城市的风云际会——引发遐想的传说会代代相传,我用画笔把他们定格成《上海故事》。”近年来,他一边用油画笔讲述城市的历史,叙说城市的文脉,一边在上海中学国际部美术教研组挂帅,为国际名校输送一批批中国艺术的新芽。
在上海中学国际部,罗陵君带领美术教研组负责美术AP课程,为预备去海外高等艺术设计学院深造的美术生授课,至今已有10年。罗陵君说,在教授学生时,迫使自己一起打开脑洞,给孩子们五花八门的想法“保鲜”,且帮助他们把各自的想法“深度系统化”,凸显个性。“我要站在学生角度,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抹杀他们的灵感。有人爱水性擦料、有人爱单色、有人造型能力出色,要帮他们‘扬长避短’”。由罗老师挂帅的美术教研组取得了赫赫战绩,近年来,亚太地区AP美术课程获得满分的考生只有10%比率,而上海中学国际部考生的满分率接近百分百,教学成果得到了验证。
2004年毕业于上大美院油画系,罗陵君师从画家王劼音教授。求学期间,王老师有一句忠告:美术,可以是考察式研究。这让这名土生土长的上海80后拾起初心。一次偶然,他走进入了巴金故居和柯灵故居,上海名人故居的内部,像是一位钩沉历史风云的睿智老人,封尘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2017年起,罗陵君的创作聚焦在了上海老建筑。
《上海故事》会继续
绘画海派历史建筑,参与这门课题的已有先行者,罗陵君另辟蹊径。“老房子带给我灵感和思绪,我想,不妨深入建筑内部,在老房子的气场里体会它们的魅力。270度的环形阳台立起来镂花铁栅,木制的百叶窗,磨得锃亮的楼梯扶手,吱吱作响的木地板,铜制的门把手,历久弥新的水磨石……多数的建筑构件都依旧挺括,考究,家居和装饰原先都是显鲜艳的颜色,100年的沉淀让它们退了火气。碰触这些老百件,令他陶醉。
罗陵君的《上海故事》里没有人。他长于在细节“落子”,给影影绰绰的画面维系着人的温度。在画柯灵的书房时,午后的阳光穿过布窗帘,洒在布艺沙发上,在地板上拉出长长投影,仿佛柯灵先生刚刚外出散步。厨房里,老式的煤气灶上放着茶壶,冒出了咕咕的水蒸气,水已经开了,主人还沉浸在研究学问。这一批画作厚重、耐看,每一帧画面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城市的文脉和一线的访谈支撑起他的创作,一笔一划录下了城市建筑内的“空镜头”。
成为徐汇区政协委员后,罗陵君几乎寻遍区域内的老房并拓展到全市,关注上海的建筑历史,关心身边的文化遗产保护。他的考察不是走马观花,他常常约请房东访谈,爱与住了几十年的老克勒们喝茶务虚,在场景里聆听历史的回声。
去年,三十幅油画组成的《上海故事》荣获了“2019白玉兰美术奖优秀奖”。罗陵君说,《上海故事》还会继续。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