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暮春的阳光刚刚好,城市深处的长乐路672弄,刚刚改造完毕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铭牌旁,多了6个字“一百○八上苑”,“一百○八”这个数字,在这个成立半个多世纪的出版社,是个多么触动人心的数字,它借用自《水浒传》,却更多地赋予了这个城市的特殊含义,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曾经涌现出了赵宏本、程十发、钱笑呆、贺友直等等号称“一百○八将”的画家。“一百○八将”之一92岁老画家韩敏题写了门口的“一百○八上苑”,另一位“一百○八将”成员、89岁的汪观清所题“中国连环画的摇篮”石碑,置于草坪的另一头。
名为“街头,永远开放的画廊” 的摄影展正在开放式草坪与底楼展厅组成的空间中展出,专注于城市与摄影的关系的《城市表情》一书也在此首发。复旦大学教授、摄影评论家顾铮所著的《城市表情》,已经出到了增补第三版,许多摄影爱好者由衷地“表白”:“我们是看着这本书长大的。”
《城市表情》介绍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余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他们之中既有像阿杰这样以纯粹记录都市全部细节为己任的摄影家,也有像桑德这样通过为都市中人造像聚焦都市生活形态的摄影家,既有像克莱因这样以都市为自己的情感宣泄对象而在与都市对抗中形成了自己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把都市看成一个欲望发生地的摄影家。
增补的第三版里,有了上海街头的梦游者陆元敏,有了鸟头小组的宣言“格是阿拉上海!”,也有了在上海与北京之间用镜头写作《双城记》的曾力。鸟头小组的可爱之处就在于《新村》的那个部分,展示了上海的过去,那个从现实的视野中被放逐的现实。顾铮很欣赏这两个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稳重的70后艺术家,“他们忠于自己的感觉,重视的是自己的表达,因此他们的真实使得他们与矫情天然绝缘。”
本报记者 徐翌晟
“街头,永远开放的画廊”城市摄影展
日期:4月28日-6月30日
地点:上海市长乐路672弄33号
预约:今起扫码预约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