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归石
刘冰 油画《不期而遇》(2015)
龙美术馆(西岸馆)
春光明媚的五一假期,好久没逛的博物馆美术馆渐次开放,那些来不及看的展览依然在等待我们,还有些新展览也在春光里苏醒过来,艺术温暖着这个城市。
节前,上海博物馆刚刚开幕的《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是国内博物馆举办的第一场供石展,展览以旅美华人赏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文房供石为主要展出内容。共展出展品84件,包括各类供石和仿石清供78件,另配合陈列上博旧藏清代“小方壶”供石1件,以及与赏石主题相关的馆藏绘画5件。除了被称为古石中四大名石的灵璧石、英石、太湖石和昆石在内的经典石种外,本次展览也包括了多种地方石种和陶、铜、玉、木等其他材质的仿石清供,多有原配或旧配座架,一些供石上还有前人题刻,极富观赏和收藏价值。
龙美术馆(西岸馆)在五一节当天开幕的“不期而遇”展览中,参展艺术家有夏小万、李山、加藤泉、夏俊娜、刘炜、刘冰、薛松、钟泗宾、曲丰国、冯国栋、曹力、向京、赵半狄、刘野、臧坤坤、陈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乌雷等等,当全球都笼罩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阴霾之下,保持“社交距离”暂时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不期而遇”可能带来的温暖和希望应当时时存留于心。“不期而遇”,既是作品与作品之“遇”,也是每个人与作品的不期而会,将艺术审美与自我的日常经验相连接。
以“抗疫”为主题的“召唤”美术摄影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已经吸引了社会各界观众踊跃参观,许多人站在作品前谈论自己的深切感受。同期在中华艺术宫进行的还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中国美术奖作品展巡展·上海”,展示了包括本届中国美术奖金、银、铜奖在内的513件作品,这些作品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传递的是普通百姓的亲切话语,体现了新时代的美术家对当下中国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入体验。
刘海粟美术馆的“游艺·开荒——刘海粟欧游九十周年纪念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客人的到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展”,程十发美术馆“海上标程——程十发艺术大展·程十发作品、文献展”都仍然免费开放,期待着与观众重逢。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