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知足常乐”苴却砚 辽三彩马头带柄壶 “寿石斋”索题记 3D印,一个新世界
第19版:民间收藏 2020-05-07

3D印,一个新世界

离地三尺有神灵

水逆退散

千秋万岁

◆夏宇

庚子春节/宅家战疫/无聊生事/憋出新印/夏氏3D透视印/是祸?/是福?/……——乂庐杂言

这是2月15日我在微信朋友圈上晒的杂言,同时还附上了一组我的最新原创的3D印风手绘稿,得到众多师友的点赞与留言鼓励。

留言一:摆脱书画附属品属性,独立篆刻。

留言二:立体画,用了篆刻元素,本质上是画也是印,典型的艺术创新!

留言三:夏兄把传统平面印往立体可塑、可折、可核裂变,炸开了印面千变万化,使篆刻艺术与众不同更加丰富多彩构成新的美!

留言四:夏3D!

……

对于创作3D印风,并非我一时所想,在十几年前,我就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篆刻只能是平面的?只是当时一直没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也一直在尝试印的境深立体视觉的再现,那时就通过线条的粗细、线条的虚实、空间关系的变化来让读印者感觉到印的画面境深感。印虽有境深感,但与现今新创之3D印风相比,其立体视觉感不可同比。

艺术的创新需要通过不断思考与探索,是否愿意思考与探索,这又与个人性格有关。我是个喜新不厌旧且不喜重复自我之人,看到自己的裂变印风,意象印风已被认知与仿效后,不时在思考自己今后的创作规划。

这次疫情宅家,也让我能静心思考自己日后的创作规划,是修正完善?还是再解构自我?如何解构?篆刻为什么只能坚守传统而不能借鉴西方艺术?如何从西方艺术经典之作中找到灵感?如何能再去探索出新的印风?……

连日来,细心重读达利、毕加索等人的作品,使我逐渐感悟到篆刻完全可以不只停留在平面视觉上,还能做到通过融入西方透视原理与3D成像原理,呈现出三维透视的视觉效果。

新理念产生新作品,经过几天努力,终于完成一组手绘印稿,形成了3D印风系列。

在3D印风的探索过程中,体会有二。其一,艺术创作难在理念出新,而且出新之理念又要能做到在此艺术门类中古今没有,其难在不敢想、想不到、不知如何想!我前几年所创的裂变印与意象印就是如此,在我之前没人能想到。但当看到我做了时,才觉得篆刻还能这样。其二,让文字与印式呈现三维透视效果并不是最难。而真正之难在于既要做到3D又要不失传统古韵,因为篆刻作为传统艺术有其特定性,如违背了其特定性就不可能构成篆刻艺术。

我希望3D印的诞生,不仅能使我在裂变印与意象印之后多一种印风系列,更能使我通过各印风之间不同的组合交融,衍生出新的不同新印式(如裂变3D印、3D意象印、3D裂变意象印等等),在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中,扩大作品的创作空间,让3D印风真正能成为篆刻的一个新世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