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直播带货,成绩蛮好 要有“预备役”,还要有“火箭军” 上海今年将启动信息安全立法
第6版:全国两会/话题 2020-05-26
视频连线3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上海“两张网”建设

上海今年将启动信息安全立法

上海“云”招牌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上海将推出14件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一件事”,力争今年9月底前落地实施。

■建议推行长三角电子证照互认,加强跨区域合作。

■今年上海将启动信息安全,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的政府规章立法活动,让群众的信息、隐私得到更好保护。

聚焦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昨晚,一场“云采访”远程开启。来自上海代表团的三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视频连线,畅谈上海“两张网”建设。

“随申码”用户1200多万

“特别高兴的是,2019年和2020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一网通办’,这也是对上海的鼓励。”在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陈靖提到,上海于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率先提出“一网通办”,实施两年多来已成为上海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也为广大企业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助力精准防控疫情,上海“随申码”自上线以来,已累计使用次数超5.2亿次。陈靖透露,随申办App在推出“随申码”时实名注册用户是1024万,达到这个用户数,经过了16年的努力。而“随申码”推出后,2个月不到时间就增加了1200多万用户。“我们用2个月时间,走完了过去16年的路。”

群众关注度急速提升,如何把便民服务做得更好?陈靖表示,最近正在酝酿“随申码·教育”“随申码·养老”“随申码·体育”等应用场景。“已经有一些进展,比如在上海图书馆,‘随申码’可以作为入馆凭证;再比如,毕业季到了,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单位‘随申码’投递简历。”

此外,今年上海将推出14件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一件事”,比如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企业纳税缴费“一件事”、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申请“一件事”等,力争今年9月底前在全市落地实施。

完善“云走访”“云反馈”

陈靖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充分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渠道和数据汇聚优势,推进网上“不见面办理”。“云端办事”的效果是显著的:去年12月不见面办件率为20%,今年2月则上升到50%。

企业还可以通过“一网通办”和企业服务云向政府反映诉求。“我们将这些问题分门别类,能回答的就及时回答,有需要办理或协调的,就尽快给各区或相关职能部门。”陈靖介绍,面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不仅要尽快高效处理,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应与提出问题的企业沟通,并将处理结果通过企业专属网页及时反馈,形成闭环。

“就像对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样,去办理企业的意见。目前我们已累计处理企业诉求4.5万个。”陈靖说,“‘云走访’‘云反馈’是疫情中应运而生的新方式,我们会坚持下去,并且越来越完善。”

“电子证照”长三角互认

上海老百姓出门办事,不用带实体证照,打开手机电子亮证即可。如今,“电子证照”应用已经成为上海“一网通办”的“明星”产品。

陈靖介绍,目前上海已归集377类高频证照,总数突破9512万张,证照调用超过1.4亿次。说到这里,他一连提了两个“特别”:“特别感谢公安支持,电子身份证和电子驾照等证件用得特别好。”

不过,在陈靖看来,要让百姓获得更多便利,电子证照光在上海应用还不够。“比如,在上海可以凭电子身份证住旅馆。可是,上海人住上海旅馆?这毕竟是少数。”陈靖建议,推行长三角电子证照互认,加强跨区域合作,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也呼吁能够开展央地合作,打通部委与地方数据。如果能实现全国联网电子亮证,那么群众会更有获得感,我相信这是一个趋势,今后能够做到。”陈靖表示。

赋能上海城市智能管理

“要坚持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管理要素标准化、管理方式智能化、管理流程闭环化。”谈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举了三个生动的例子。

一个是群租管理。“浦东城运中心通过分析水电煤数据等一系列算法模型,可以实现对群租现象的智能分析、自动发现,实施管理闭环,及时处理。”杭迎伟说,群租具有消防安全隐患较大、破坏房屋承重结构、滋扰周边住户生活等危害。而通过智能化应用场景,实现了从原先人工巡查和投诉举报的被动方式,向数据智能识别和精准联合整治的主动治理模式转变。

另一个是渣土车管理。“以前是人工布防、蹲点值守、截停处置,通过城运中心的应用场景提升,现在我们做到了空中布防、全时监管、智能推送,有效解决了渣土车运行过程中的扬尘、跑冒滴漏等问题。”

第三是共享单车管理。“老百姓常常发现,有的地方共享单车扎堆,有的地方却没有,这就形成了一种供需热力图。”杭迎伟说,“我们把共享单车数据归集好,也是为市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哪里有共享单车的需求,哪里就有供给。”

将启动信息安全立法

疫情期间采集的个人数据应如何管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怎样考虑?这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陈靖表示,今年上海将启动信息安全、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的政府规章的立法活动,通过政府规章制度与相关措施,让群众的信息、隐私得到更好保护。

针对同一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表示,涉及公民隐私的数据,应合理地、最小化地应用。“数据共享,难道就是所有的政府部门要看到所有的采集数据吗?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比如采集的防疫数据,卫健委和公安需要的数据,根据职能不同,应有所不同。卫健委为了防疫所看的数据,和下次为了日常管理所看的数据也要不一样。”

邵志清说,政府部门使用数据要有原则,不仅要在制度上防止滥用,坚持合理合法,而且要在技术上降低风险隐患。“信息数据应减少碎片化、多地存放,大数据中心要从技术上强化安全管理。”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