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B站视频卫星拟本月发射 大陆芯片王者将落户科创板 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措施 潜心钻研:为她守护  春暖花开 6月A股开门红提振市场信心
第7版:综合新闻 2020-06-0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

潜心钻研:为她守护 春暖花开

在中国,乳腺癌位居城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并且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增速快。而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却给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乳腺癌5年生存率15年连续走高。该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披露了“奇迹”背后的故事。

■观念和技术进步助推治疗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2017年收治的35872例初诊乳腺癌患者中,5年总生存率达到92.5%,10年总生存率达到83%,总体疗效齐肩国际先进水平。

面对这一骄人成绩,邵志敏教授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于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乳腺癌“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已经逐渐被公众所认可。

其次,在于治疗水平包括药物研发方面的不断提高。乳腺癌可分为腔面型、HER2阳性和三阴性三大类。目前乳腺癌的治疗已进入“分类而治”的分子分型时代,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和前沿成果为乳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尤其是一批新的药物的研发,对于乳腺癌的治疗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邵志敏教授表示,尤其是对于HER2阳性患者而言,随着如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帕妥珠单抗(帕捷特)等一批新药的不断涌现,相比20年前治疗效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破解最“毒”乳腺癌治疗难题

在乳腺癌“大家庭”中,三阴性乳腺癌因为三个主要治疗靶点均为阴性,被视为最“毒”的一种,也是乳腺癌学界的一道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邵志敏教授领衔的团队一直聚焦于难治性乳腺癌治疗方案、乳腺癌靶向治疗新药物研发等前沿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上,创造性绘制出基因组图谱,重新分型,实现了精准分型精准治疗。

“抗癌药物要发挥作用,需要先在肿瘤上找到作用的‘靶子’,这个‘靶子’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药物靶点,不同肿瘤类型的药物靶点往往有较大区别。”邵志敏指出,缺乏特定的治疗靶点是导致三阴性乳腺癌长期以来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主要原因。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并不是单一的类型。将其精准分型,无疑更能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以前对于三阴性乳腺癌,就只有化疗一种手段,现在分型之后,就可以实现多线治疗。”邵志敏教授指出,化疗容易产生耐药性,3年后的复发率也将达到40%-50%,而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几乎不可治愈。“实行精准治疗后,我们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中也有1/3的比例能够继续治疗下去,这与之前相比相当于实现了质的飞跃。”

■患者还需早预防早治疗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但不少乳腺癌患者依然会在抗癌和抗疫间心存顾虑。对此,邵志敏教授指出,对于患者而言,还是应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有病及时治疗才能更好地保障健康。

邵志敏教授还提到,近年来乳腺癌患者出现一个新趋势,那就是“高知”女性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一发病很多都是中晚期,救治难度较大。“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她们不愿承认自己患病,不愿到医院检查,没有及时发现及时诊断,也耽误了后面的治疗。”

邵志敏教授表示,特殊时期看病也不能耽误。患者去往医院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医院也实行了严格的防疫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患者也无需讳疾忌医。

(钟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