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非遗传承集结“年轻力量” 石库门里说夜书  弹眼落睛秀旗袍 赤水竹编混搭上海点心
第6版:文体汇 2020-06-13

赤水竹编混搭上海点心

传统非遗工艺结合现代营销闯新路

展示竹雕技艺

撒尼刺绣收纳盒

“竹报平安”糕点礼盒

大山深处手工制作的竹编点心盒,里面装着充满奶香的上海蝴蝶酥……今天,在新创的首届“上海非遗购物节”上,贵州遵义的赤水竹编将联袂上海老字号“哈尔滨食品厂”,推出“竹报平安”糕点礼盒。在美味与非遗文化交融的背后,其实是上海与各地非遗文化的合作,让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产业化,从大山深处走出来,不仅走进寻常百姓家,也能奔向世界大舞台。

竹编配上蝴蝶酥

遵义是上海对口帮扶城市,去年进博会上,凤凰自行车牵手赤水竹编传承人马毅,研发藤编前车篮和书报篮,不仅展示了非遗和老字号“硬核实力”,也是一种“精准帮扶”的示范。

首次参加“上海非遗购物节”的卢华英和马毅一样,都是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竹艺研修班)”的学员。来上海之前,卢华英的竹雕和竹编技艺非常精湛。在上海学习期间,她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杭州、安吉、莫干山的各类竹编制品厂,学习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尝试将竹编和其他材质结合,看到了很多传统工艺和现代美学结合的案例。

学习期间,上海大学还特意为他们设立了一个“传统公益工作站”,帮着卢华英等非遗传承人牵线搭桥。比如,上海老字号“哈尔滨食品厂”的“哈氏”糕点海派制作技艺是上海黄浦区非遗项目,赤水竹编是贵州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竹报平安”糕点礼盒正是两大非遗项目的结合。“这个竹编盒子非常精美,吃完里面的糕点,也是一个可以用来日常使用的储物盒。”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章莉莉说。

同样,在上海学习之后,90后非遗传承人杨昌琴回到当地,招收了很多学员,大都是附近的留守妇女,还有一些残疾人,在她的耐心教导下,这些学员3个月就能独立做一些简单产品,每月可以收入3000多元。

刺绣摆进专卖店

撒尼刺绣,来自于阿诗玛的家乡石林。撒尼刺绣的传承人昂贵这一次将带来了全新的撒尼刺绣收纳盒,“这款刺绣收纳盒灵感来自撒尼人传统的收纳木箱,是既有民族时尚气息,又有实用功能的小型刺绣收纳盒。”

在石林,昂贵的母亲毕跃英,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非遗彝族撒尼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来,她在自家开办的作坊里自产自销,所有关键工艺环节上都保持了纯手工生产,不过产量小,也有地域局限性。昂贵说,现在的纯手工艺人大多四五十岁,她们只是把它作为一项传统爱好,给自己或者下一辈绣一些用品。

去年,昂贵和近二十位撒尼刺绣的传承人来到了上海,他们参加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项目石林撒尼刺绣技艺非遗品牌智造研修班”。昂贵说,“首次在2019年上海外滩奔驰体验店的活动上亮相的刺绣收纳盒很受欢迎,仅活动当天就销售了76个,之后奔驰公司又专门订制了一批纪念版收纳礼盒。”本次购物节昂贵将通过网络带货,价格也在180元至380元之间,“这个价格也是通过我们学到的市场调研方法后定的。”

通过一人带动一片,从上海回到石林,昂贵立刻调整了工作室的布局,还把产品重新分类定位,他还在想下一步自己也在抖音上做个带货达人,助力非遗产品的商业转化。现在,昂贵的工作室已经先后培训了400多人。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