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组视频在网上流传:多处道路积水,有的路被车轮带出“惊涛骇浪”。有人不禁要问:上海怎么成了“海上”?但实际上,这些只是瞬时积水。那么,它们是怎么排掉的?又用了多长时间?对此,上海市水务局给出答案:抢排,雨后两小时。
昨天,上海市防汛防台暨第三届进博会排水安全保障专项演练开始前,上海市排水管理处防汛设施管理科科长刘波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路积水出现在6月5日、15日和7月5日-7日的三轮强降雨中,且都在雨后2小时基本排掉。其间,上海共调度市级移动泵车55台、排水突击队300余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处置道路积水140条(段)。
“排水突击队”,从16辆移动排水泵车和一支排水突击队发展而来,现有150支、近800名队员,各类移动排水泵车102辆,应急排水能力升至每小时10万立方米。其中,专门服务进博会的一支突击队,有一台移动泵车的抢排能力高达1500立方米/小时。
“10年来,防汛排水突击队的装备日渐齐整,专业抢险能力日益增强。”刘波举例说,抢排道路积水时,如果发现雨水倒灌,就会有“蛙人”潜入水中,用类似“吹气球”的方式封堵管道,以最快速度抽完积水。记者在演练现场注意到,“蛙人”从穿上专业服装到“潜”入水下,用不断膨胀的“气球”把管口封堵住,前后用时不到5分钟。
强降雨时,除了安排移动泵车抢排,各泵站也会加大马力排水,各水闸“闻令”而动。上海市水务局水旱和海洋灾害防御处副处长沙治银介绍,昨天下午,元荡水闸5年来第一次打开。而此前,淀浦河东、西闸和蕰藻浜东、西闸都联动开闸,为太湖泄洪。本报记者 罗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