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限时停车位”读后感 又见梅娘 怀忆一代词宗周退密 阿甘的苦恼 天使的模样 我是黄庭坚二十九代孙
第19版:夜光杯 2020-07-21

我是黄庭坚二十九代孙

黄栋华

今年元旦过后,突然无锡老家来电,告知我惠山区洛社镇蔡巷上(村)黄氏一族,已找到祠堂和家谱,而且正在续修家谱,嘱我准备好家中兄弟姐妹及父母双亲的文字档案,及时交稿于黄卫东宗亲。最后告知我们这支黄氏后裔,是宋代黄庭坚的二十九代孙。

来电是我无锡的亲戚,她可能对黄庭坚这位世祖不甚了解,所以语气也是轻描淡写……但对我这个多次深入故宫宝库、探秘祖国历代文化宝藏、汲取文化营养搞文创作品的后者来说,能与这位中国历史上旷世盛名的世祖有如此亲的血缘,真是三生有幸,无上荣光。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教育家,以草书、楷书见长,楷书字体内敛外张、气势雄伟。草书圜转如属铁,强硬难训。无论草楷运笔则一,沉着痛快,旁若无人。故宫珍藏的黄庭坚书法珍品《诗送四十九侄卷》《诸上座卷》是他草、楷代表作,已成为中国书法稀世珍品。尤其是横729厘米,纵33厘米的巨作《诸上座卷》,打满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近十位皇帝的鉴赏印,可见我这位世祖在中国历代皇帝心中的分量。

在续修家谱与黄庭坚世祖的双喜驱动下,1月19日傍晚我驾车从上海赶去无锡洛社张镇家园,拜访宗亲黄卫东这位素不见面的修谱热心人。

平时2个小时的路程,也许是临近春节了,沪宁高速车流滚滚,却走了5个小时。晚上10点才踏进黄卫东家,好在主人更是一腔热情,早已沏好老普洱茶,等待我的到来。一杯普洱入口,把我的一路忐忑全洗涤了,于是我趁着热茶的温度,抓紧向黄卫东了解无锡惠山区洛社镇蔡巷上黄氏的前世今生。

据民国5年(1916)修纂的横林宝善堂黄氏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黄庭坚十世孙黄祐,始迁江苏常州武进县横林镇,为横林宝善堂一世祖,距今已有600余年。明万历年间,黄祐的八世孙黄铭盘从常州横林,始迁无锡万安乡严家宕(今洛社镇严家宕),距今约430年,而到了太平天国的咸丰年间,由于战乱黄祐的十二世孙黄茂兰,为躲避战乱又从严家宕迁至邻村蔡巷上,这也是我的二十二世祖。如今黄茂兰的子孙,在无锡惠山区洛社镇蔡巷上,已有近百户,成为宝善堂黄氏宗亲一支重要的“根系”。

5月12日,常州横林宝善堂黄氏家谱编纂组理事长黄小马告诉我:“从永乐年间,黄庭坚十世孙始迁常州横林镇,到今天无锡蔡巷上黄氏宗亲,已繁衍到了第三十代孙,可谓人丁兴旺,根脉有序。而笔者作为黄庭坚二十九代孙,颇有感慨的是,中国有3100万黄氏人口,天下黄氏的家训则以黄庭坚的名言为格言: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

中国黄氏人才辈出,其中著名黄姓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列第9位。黄姓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49%,排第7位。由此可见,中国黄氏宗亲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作出了较大贡献。而笔者于2002年受乾隆宝座启发,创意制作的红木镶玉十二生肖太师椅,于2005年7月25日由时任故宫主管业务的副院长肖燕翼主持,被隆重收藏于建福宫,并向笔者颁发故宫收藏证书。今天已600岁的故宫,能打破常规,在全国唯一收藏由我创意制作的十二生肖太师椅这一当代红木家具,可谓与黄庭坚的书法珍品,同在故宫熠熠生辉。

横林宝善堂黄氏家谱秘书长黄伟翔说:“本祠堂黄氏宗亲子孙兴旺,从明永乐至今已发展到近3000户,2万多人口,目前还有住在上海的100多户宗亲,没有与修谱理事会联系。移居上海的宝善堂黄氏宗亲见报后或可与我联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