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石上花开 (内蒙古戈壁石) 画室为邻 一份杂志:创办《建设》 乐山外话 让余生精彩 文心几许雕石意
第20版:夜光杯 2020-07-30

一份杂志:创办《建设》

王成伟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爆发在百余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无数热血青年以革新思想为使命,以各种新出版物为武器,“扬葩吐艳,各极其致”,深刻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迈进。

置身于社会大变革中的孙中山也看到其中蕴藏的磅礴力量,他认为这场新文化运动是最有价值之事,如果能推动它的发展,必然能收到“伟大且久远”的效果。为积极融入新文化运动的洪流,同时也为了传播新思想、树立新事业、描绘新计划,孙中山和他领导下的中华革命党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即创办了两种进步刊物,一种为《星期评论》,另一种则为《建设》杂志。

《建设》杂志于1919年8月1日创刊,每月一期,以六期为一卷,开设论说、纪事、杂录、通讯等栏目。社址在上海环龙路46号,与中华革命党本部事务所仅一壁之隔。孙中山亲任社长,胡汉民为总编辑,由廖仲恺、戴季陶、朱执信协助编辑。

《建设》杂志以“从精神上、物质上谋国家及社会之建设及革新为目的”。筹办时,胡汉民主张将其命名为《改造》。但是孙中山没有同意,他指出“建设为革命之唯一目的,如不存心建设,即不必有破坏,更不必言革命”。而对于创办这本杂志的目的,孙中山在《发刊词》中则阐述得更加明白: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至大的富源、经过现代最文明的革命洗礼,却仍然不能成为世界强国、人民仍处水深火热,其原因正是革命破坏之后而不能建设,也不知如何建设。因此他希望通过这本杂志来鼓吹建设思潮、展明建设原理,使人人知道建设为今日之需要,号召人们万众一心,将中国建设成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的国家。

《建设》杂志出版后深受社会欢迎,它刊载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等有关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的诸多方面,并具有三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建设》杂志成为阐释孙中山建设思想的重要阵地。从创刊号开始,《建设》杂志就连载了孙中山的重要著作《实业计划》,以宣扬孙中山对中国交通、港口、矿产开发等方面的规划。同时,杂志的众多撰稿人也对孙中山提出的纸币改革问题和北方大港规划加以补充。

第二个亮点是《建设》杂志积极融入了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潮流。《建设》先后刊载了考茨基《马克思〈资本论〉解说》、河上肇《见于〈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恩格斯《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等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著。杂志的撰稿人也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劳动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等相关理论。

第三个亮点是《建设》杂志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办并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建设》杂志也提倡白话文运动,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文言文的规矩、体裁成为作者表达思想的障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利归国留学生翻译更多的国外新著作来介绍新思想。同时,与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相呼应,《建设》杂志刊载了大量的相关论著。特别是应时代的需要,《建设》杂志积极刊文破除迷信、去除偶像崇拜,以消除社会变革的阻力。

1920年上半年广东政局变动,孙中山先后派廖仲恺、朱执信等赶赴南方联络讨伐桂系军阀。不久,孙中山也于11月返回广州重举护法旗帜。《建设》杂志在当年12月出版第13期后停刊。

明天请看《一所红色学府:上海大学(1922-1927)》。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