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
胡适何以“暴得大名”?少年胡适在上海都在干些什么?陈寅恪因何入读复旦,到底是不是复旦的毕业生?严复是称职的复旦校长吗?国学大师刘师培,为何要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鼓吹?作为阎锡山的重要幕僚,南桂馨为他做了什么?何以最后又渐行渐远?辛亥革命之前,梁启超是怎么攻击袁世凯的?
复旦大学张仲民教授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从晚清民国的各种报纸、档案、日记及后来的回忆录中,揭示胡适、陈寅恪、刘师培、梁启超、严复等学术大师不为人知或被历史烟尘所遮蔽的面向,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清末民初历史和这些重要人物的认识,揭示了过去那段历史的另一面。
我们如何面对过去,又如何面对现在与未来?在保有希望与信心的同时,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微妙碰撞。(上海人民出版社)
■《率真集》
《率真集》初版于1946年,为丰子恺经典自选集,收录文章26篇,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收《辞缘缘堂》《为青年说弘一法师》《悼丏尊师》《沙坪小屋的鹅》《“艺术的逃难”》等,多为记叙性散文,或讲自身的经历,或陈述对亲友的回忆,情深意切,很合“率真”的集名。中卷10篇,全是谈艺术的文章,如《艺术的展望》《艺术的园地》《艺苑的分疆》《艺术的眼光》《艺术与人生》《艺术的效果》等,淋漓尽致地呈现一位艺术家应有的艺术洞见和率真之气。下卷9篇,收《吃瓜子》《作父亲》《我的孩子们》等篇什,“注意身边琐事,细嚼人生滋味”,表达了对昔日情景的依恋,“读之,觉其中亦有率真之语”。(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菲兹杰拉德〈鲁拜集〉译本五版汇刊》
《鲁拜集》是波斯诗人奥玛·海亚姆的四行诗集,优美的诗句中蕴含着惊世骇俗的思想。自19世纪由英国作家爱华德·菲兹杰拉德译成英文后,名声大振,各种版本纷纷出笼,自成一体。
鲁拜(Robajo)是一种诗的形式,一首四行,押一、二、四行韵。对永远的追问是诗歌永远的主题,对青春易逝的无奈,诗歌尤其善于表达。既是诗人也是数学家的海亚姆,用《鲁拜集》的诗行表达了10世纪中晚期波斯的怅惘。
上海三联书店4月出版了“寰宇文献”版《菲兹杰拉德〈鲁拜集〉译本五版汇刊》,将全部五版的原始版本影印,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对于《鲁拜集》的阅读、研究,其文献价值不言而喻。
中译者钟锦,分别用文言散文、七言绝句、集唐、集宋、白话诗五种形式,对照五个英文版翻译。白话译本的特色有二:一是首次完整翻译菲兹杰拉德的原序和原注;二是译诗押韵,平上去三声不通押,对新诗的押韵方式进行探索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