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无障碍坡道局门路试点
◆丽园路上工人们在施工 本报记者 王凯 实习生 姚舒鹏 摄
上午8时30分,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于福林做客新民晚报夏令热线接听市民来电。家住丽园路333号黄浦新苑的吕女士反映,母亲腿脚不便,经常要坐轮椅进进出出,但由于小区门口没有专用坡道,每次推轮椅上下人行道都很头疼。
9时06分,记者来到丽园路近制造局路,发现人行道的台阶处仅有一块简陋的橡胶坡道,如家有老人需要推轮椅确实多有不便。不久,道路施工队来到现场,工作人员迅速拉起防护带,并开始作业——拆除原有的人行道砖块后,施工队开始打地基,并铺上柏油,随后再设置了两根花岗石立杆,防止机动车开上人行道。据现场的陈师傅介绍,柏油需要两天时间透水,施工预计在3天后可以完成。
黄浦区市政所道路科科长陈栋告诉记者,黄浦区如今已完成七八个这样的一体化进出口坡道。一开始在龙华东路近局门路做了两次试点,在广泛听取盲人、行动不便的市民意见后,坡道功能已做过改进,还将继续完善。如今,坡道上专门铺设了带有止步点和行进板的盲道——不仅能方便老年人,对盲人也非常友好。同时,两根花岗石立杆的间距也是严格按照轮椅的标准制式来设计。
“目前我们还在征集市民的建议,一体化进出口坡道的优点,是抗滑性好、耐久性强、使用寿命长,有望在全区范围内推行,重点选取道路交叉口、过街进出口、小区出入口等与人行道相连接的地方施工。”陈栋表示,人行道的日常养护也非常重要,上海市自7月15日就启动了人行道养护维修月活动,截至8月11日,全市人行道日常养护维修量达16万平方米(大中修工程除外),整治超过1万处人行道病害。 本报记者 任天宝